云南花卉食用產業正起步(圖)
鮮花產品開發擴展
如果說食用花卉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只是一種食品或者一個概念的話,那么,對食用花卉發展情況最有感觸的莫過于這個行業中的企業。云南首家通過HACCP食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云南玖香鮮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傅麗純介紹,在此前一次市場調查中了解到,昆明一個不足50平方米的店鋪,每天鮮花餅銷售額可達7萬元,已成為發往省外快遞食品類中的主角,而其后續推出的玫瑰花飲也深受歡迎。
“云南坐擁那么好的天然花卉資源,雖然每年的花卉收入也很高,但基本都是鮮切花,而且價格很低,體現不出鮮花的內在價值。”從事食品銷售十幾年的傅麗純,此前一直做著省外產品在云南的代理銷售。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接觸到鮮花食品,經過深入了解,她強烈意識到鮮花食品并不僅僅只是鮮花餅,可以做的工業產品還有很多,經過反復考慮,她最終決定辭掉原來的工作,轉而投身到食用花卉的深加工事業。
經過幾年的發展,她創辦的云南玖香鮮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用玫瑰、茉莉、菊花等開發出品牌為“花知道”的天然鮮花濃縮汁、鮮花醬、鮮花泥、鮮花餡等27個產品,用于制作面包、蛋糕、慕斯和飲品等近100款鮮花食品。傅麗純告訴記者,在云南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鮮花餅僅僅只是食用花卉系列產品中的冰山一角,國外的鮮花餅干、鮮花色拉等產品已經很常見。
傅麗純說,食用花卉的優勢非常明顯,首先,概念就很新很好,鮮花給人的印象幾乎沒有不好的,而“食花”會讓人產生很好的聯想,給人很愉悅的精神享受,加上產品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很容易塑造產品價值;其次,食用花卉產品的內在營養價值很高很全面,非一般食品可比,如果加工過程不人為添加的話,產品是很天然、很健康的,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此外,產品差異化明顯,很容易獨樹一幟、脫穎而出。
但她也坦言,由于行業和產品都太新了,培育市場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會很難熬,加上鮮花屬于農產品,控制農殘和重金屬也是這個行業的頭等大事。不僅如此,食用花卉的季節性很強,如果不能解決鮮花保鮮和存儲的問題,就永遠不可能產業化發展,而市場上粗制濫造、低價擾亂市場的現象也急需相關部門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 在傅麗純看來,食用花卉這個產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要想把云南的食用花卉推向全世界,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目前的任務就是把基礎工作做好,能夠用10年時間建立起可供后續發展的食用鮮花種植基地和生產基地,探索出一條產業發展的道路 記者殷雷報道
新聞速讀 云南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十里不同天,四季鮮花開”的主體氣候,造就了豐富的食用花卉資源,使云南各族人民自古就有用花入藥、以花為宴的習俗,孕育出“云南十八怪鮮花當蔬菜”的民間諺語。在云南發現的700多種可食用花卉當中,以玫瑰為主的食用花卉在生產、加工方面已經初具規模,至今種植面積已超過5000畝,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上周從山東來到云南旅游的張先生,在離開之前不僅買了束鮮花,還特地跑到食品店里買了幾盒鮮花食品,“老家也有賣的,但品種沒有云南的豐富,所以帶點回去和同事一起分享。”
如今在機場、在車站,像張先生這樣選擇帶些鮮花食品回去的外地游客也越來越多。據一家專業從事食用花卉相關產品加工生產的企業統計,從2009年開始,昆明每天鮮花餅等產品的銷量就已超過20萬個,這當中,省外的消費超過60%。
好利來集團供應部部長吳應明告訴記者,云南本土的烘焙企業將鮮花這個原料應用于產品中,對好利來集團是個啟發。目前,好利來的常規產品中有15%—20%用上鮮花原料,月餅和湯圓中有30%的產品用了鮮花原料,而且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今后也將開發更多以鮮花為原料的產品。
云南很多民族歷史上都有栽培和食用花卉的習慣,其中栽培和食用廣泛的有玫瑰、茉莉、菊花,主要分布在昆明、玉溪、紅河、楚雄、大理、麗江等地。種植量較大的玫瑰品種主要有大馬士革、千葉玫瑰、墨紅、滇紅(法國薔薇的變種,安寧統稱為“八街玫瑰”)等,其中,千葉玫瑰主要用于制作玫瑰精油、玫瑰茶、玫瑰酒等,而滇紅則適合于制作玫瑰醬、玫瑰膏、玫瑰色素、玫瑰餅等產品。
“月餅、飲料、糖果等食品領域對食用玫瑰原料的需求量每年在3—5萬噸之間,云南的食用玫瑰種植面積雖然已超過5000畝,但仍有90%的市場空間等待開發。”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工作人員陸繼亮說,云南可食用花卉品種超過700種,不僅在食用玫瑰花種植、產品加工等方面已積累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在市場開拓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績。目前已有嘉華食品、通海斯貝佳、云南玖香等多家企業成長為“食用花卉行業中的知名企業”。
食用花卉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也有重要意義。很多食用花卉可選擇山地、坡地種植,投入和種植成本低,且不與糧食爭地,按照畝產食用鮮切花原料1000公斤、每公斤原料6—10元計算,花農每畝純收入將在6000元以上。陸繼亮也坦言,雖然嘉華食品、通海斯貝佳、云南玖香等已在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但云南從事食用花卉產品研發和生產加工的企業總數不足10家,深加工能力尚顯不足。花卉這一傳統的“美麗”產業,只有逐步向“美麗+美味”的產業方向發展,其產業效益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記者殷雷報道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