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興:中國城市發展應重“緊湊”和“多樣”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12日在此間指出,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兩大核心要素是緊湊度與多樣性,現代低碳生態城設計應從“緊湊”“多樣”開始,提升城市以及國家競爭力。
來自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美國能源基金會、亞洲開發銀行等國內外組織機構的1500余名代表今天在桂林出席2012第七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將討論“綠色建筑、低碳生態城市的規劃與設計”、“城市生態化改造和可持續發展”、“低碳生態城市現狀與未來”、“低碳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實踐”等主題。
在最新發布的《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報告2012》中,仇保興指出,今后15至20年是中國城鎮化持續發展時期,應多方位推進可再生能源應用,積極推進綠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設。
仇保興具體指,在建筑層次上,全面推廣綠色建筑;在社區層次上,強調社區生態文明和特色魅力再創;在城市基礎設施層次上,推進可步行街道、綠色交通等;在城市(鎮)層次上,實踐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倡導生態城(鎮);在區域層次上,通過生態城市聯盟和有效的區域規劃管制促使生態環境共保、資源共享、綠色發展動力共構和基礎設施共建,促使各類人工構筑物和生產、消費活動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相結合,最終促進低碳城市和區域的蓬勃發展。
“萬物皆資源,無物無一用”。美國能源部前資深理事、金斯伯格綠色能源戰略公司負責人馬克 金斯伯格(Mark Ginsberg)說,21世紀的成功城市必將是環保的。
馬克 金斯伯格提出了引領零能耗社區和生態城市的觀念,指出未來成功的城市必將以綠色能源技術為基礎,注重生態城市原則、清潔能源及綠色環保工作的政策等。
從2006年開始,“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已成功舉辦六屆,對中國城市規劃領域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與國外組織機構和專家學者進行深入地探討,為中國城市化建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遼寧省將在2020年達到城鎮一半綠色建筑覆蓋
在沈陽建筑大學內有一座神奇的建筑【詳細】
城市規劃與發展的三個時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城市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三個時代,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時代中看到城市的規劃和發展的變遷:【詳細】
綠色建筑≠屋頂花園,真相盡在高交會
如今,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已經是全球建筑發展的大趨勢。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已經開始推廣綠色建筑,但對于什么是綠色建筑,很多人還存在一些誤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