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基因組研究 揭開花朵發育之謎
向日葵和非洲菊的花型較為相似,花朵均由舌狀花瓣和管狀花瓣兩部分組成。那么這類植物早起生長過程中,舌狀花瓣和管狀花瓣分別是如何發育的呢?最近,荷蘭研究人員安娜克·里普克瑪利用微距電子成像儀,發現了與這兩部分花瓣生長相對應的基因組,并發表報告闡明了兩種花瓣在發育階段的演變過程。
自然界的花按花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單瓣和重瓣。蘭花是名副其實的單瓣花卉,而重瓣花卉往往被觀察者誤認為是數百朵小花的集中表現。以向日葵為例,在花盤邊緣有少數舌狀花瓣,中心為高密度的管狀花瓣,負責形成種子,里普克瑪的研究就是要追溯這兩種花瓣發育過程中的原始面貌。
非洲菊和向日葵都是重瓣花,但里普克瑪的研究卻發現這兩種花的CYC基因組的活性有所差異。其實,早在十年前研究人員就曾發現控制花型對稱的諸多基因組。在對金魚草的早起研究中發現了其含有兩對CYC基因組,而非洲菊和向日葵這類菊科花卉卻含有10對CYC基因組。里普克瑪的研究進一步顯示:控制舌狀花瓣形成的基因比作用于管狀花瓣的基因更為活躍,但這一現象在花苞發育階段卻無明顯差異,由此證明該組基因是控制花芽分化的重要因素。
基于這一發現,里普克瑪認為這是緣于菊科花卉在進化過程中。
CYC基因組獲得的新功能,以促成無數小花的發育,這種自然的基因變異導致了菊科品種極為豐富,并因此成為植物王國中較大的家族之一。里普克瑪說:“昆蟲的瘋狂授粉是導致菊科花卉的CYC基因組數量增多的原因。”
眾所周知,向日葵和非洲菊都是重要的觀賞花卉,此外向日葵還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如果里普克瑪的發現可以用于幫助向日葵多產種子,或使非洲菊外觀更漂亮,那將非常有意義。目前,里普克瑪正謹慎而積極地推進者自己的想法。
一旦這一發現有助于基因重組,那么,植物育種就將有新的突破。目前,科研人員已經發現控制花朵形狀的基因組,只要通過自然或人工突變的方式就可“控制”人們想要的花卉品種,如今,這項研究成果已開始用于蔬菜新品種的育種研究。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武漢植物園暗藏全球頂尖荷花育種基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又到荷花盛開的季節,千湖之省湖北是賞荷勝地。昨日,記者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看見,該園不僅可欣賞千種荷花,其荷花遺傳育種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歷史上曾經培育出過“中日友誼蓮”,“友誼牡丹蓮”等著名品種,近些年又培育出了一系列秋荷品種。【詳細】
國際林聯亞洲和大洋洲區域大會開幕
10月24日,國際林聯亞洲和大洋洲區域大會在北京開幕,主題為: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研究的作用。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國際林聯主席邁克爾·溫菲爾德出席開幕式并講話【詳細】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將向公眾開放
5月14日第十二屆公眾科學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將向公眾開放昆明植物園(含植物園科普館)、種子博物館、植物標本館、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市民將可以走進植物“諾亞方舟”,一睹珍稀植物種子資源的真容。【詳細】
我國首個自然資源與環境審計研究中心成立
1月9日,我國第一個自然資源與環境審計研究中心在北京林業大學成立。中心將整合、集中全校的學科、專業、人才等優勢,緊密結合試點開展創新性自然資源和環境審計研究,有效推進我國自然資源和環境審計制度實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