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適生能源植物篩選獲得新進展
油價跌了,不過人類距離石化能源最終枯竭的日子卻一天比一天近了。未雨綢繆,為應對未來能源危機和率先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能源植物產業發展,上海植物園等單位承擔了市局2010年“適生能源植物的收集保存和推廣應用”項目。經過近2年的聯合攻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課題已先后完成引進各類植物資源95個種(品種),按照利用方式劃分和植物特性細分為木本纖維類、草本纖維類能源植物、木本油料類、草本纖維類能源植物和糖淀粉類能源植物等五類。科研人員通過綜合大田試驗栽培、盆栽對比、抗性試驗等適應性研究成功及纖維素組分、熱值、含油率等能源利用潛力檢測等結果,篩選確定具有推廣價值的雜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 x P.purpureum、竹柳、J172柳Salix matsudana、中林46楊Populus'Zhonglin46'、南林895楊Populus euramevicana'N-895'、甜高粱Sorghum dochna、菊芋、油桐Vernicia fordii等適生能源植物種(品種)22個;結合繁育和栽培試驗,初步制定了雜交狼尾草、楊樹、柳樹、光皮樹等11種能源植物栽培技術手冊(試行);并建成引種保存面積15.28畝,示范基地49.15畝,擴繁種苗10120株。其中,木本纖維類能源植物中引進篩選的J172柳、竹柳及中林46楊、南林895楊等品種,在崇明等試驗點,生長迅速,耐鹽堿、水濕較強,抗蟲性較好,4—6月的生長高峰期主枝條日均生長長度可達1.5—2cm,枝條干物質產量較高,是發展短期輪伐能源林的較好選擇,用于生物質能發電或碳薪;據檢測上述品種枝條(干重)平均熱值在17kj/g左右,其中蘇柳J172高達17.823kj/g,即理論上一公斤楊柳樹的干物質相當于0.58公斤左右標準煤。而木本油料植物中2011年引進的無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今年已經開花,并有2株掛果,如果今后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和抗逆性,將是一種投產快的木本油料能源植物。
油桐
柳樹品種示范林
相信隨著生物能源技術的日趨成熟和能源植物的示范推廣,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發電會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生活,而低碳環保的城市理想也許不再是夢!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專家稱:泡桐已不適合作為行道樹
細心的人會發現,每次遇到風雨天氣,常有泡桐樹被刮倒,為什么呢?鄭州市林業工作總站的高站長說,樹根淺、樹冠大、樹根含水量大易脆裂,是泡桐樹不經風雨的主要因素。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