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名人王志綱:房地產發展三段論
“有一個舒適的家”,是每個人對居住的追求。隨著百姓經濟收入不斷提高,經濟承受能力明顯增強,邢臺市房產正從“居者有其屋”向“居者有佳屋”的轉變,改變著居民的生活方式。從邢臺房地產起步、發展歷程來看,我市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賣“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即賣房子、賣家居;第二個階段賣“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即賣環境、賣景觀;第三個階段賣″看不見摸不著但感覺得到″的東西,即賣文化、賣品位和生活方式。這就是地產名人王志綱所言的地產發展“三段論”。在潮起潮落中,邢臺樓市走過了計劃經濟、市場經濟,逐步向“財智時代”邁進,同時演繹了一部從一枝獨秀到百家爭鳴的發展史。
第一階段 重生活、輕居住
衣、食、住、行,是人之所需。棲居之所,是生存的核心要素。80年代末,伴隨著經濟的復蘇,邢臺房地產開始起步,并處于萌芽狀態的發展現狀。當時,很多人的生存理念都是“重生活、輕住宅”,力爭在吃、穿等生活硬件上有較大改觀,人們對住宅的追求僅僅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住的需求。這種生存理念再加上以福利為特征的住房分配制度,導致了城市居民居住條件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并且,由于計劃經濟對房地產市場開發的嚴格控制,使商品房大量短缺。當時住宅戶型面積受國家標準嚴格控制,處級干部的兩室一廳住房建筑面積約55平方米,廳級干部的三室兩廳住房建筑面積約70平方米。
那時,80年代的住宅產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絕大部分以福利分房為主,房價只有500-600元/平方米,建筑形式簡單乏味、戶型面積標準偏低、房間尺度明顯偏小、功能配套欠缺、沒有綠化和物管等概念,與如今住宅產品相比,相差甚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市沒有出現更多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任務也就是按國家計劃征地、拆遷、建房,然后再按計劃進行銷售。而其住宅產品僅只滿足簡單的居住功能,解決“住”的問題,停留在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上。如,80年代建設的守敬北小區、電視塔市直生活區、八一路市直小區;90年代建設的黃家園小區、濱河小區、金華小區等等。這些只是鋼筋水泥筑成的殼,而且建筑形式比較單一,大多以單棟多層樓房為主,根本沒有小高層、高層,更沒有別墅的概念。
雖然如此,進入90年代以來,房地產綜合開發、棚戶區的改造工程,還是給邢臺的城市建設、百姓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小范圍的零星土地開發、住宅建設和公建配套,使人們的居住生活有了一種全新的體驗,百姓居家置業從此進入了小區形態,而不是社區時代。這時候,邢臺陸續出現了大型住宅區,且小區名稱優美,如橋西凰家開發的陽光園小區,橋東區五一花園、順德南小區,橋西區的冶金生活區,邢鋼東生活區和礦務局生活區,小區內已開始有配套設施,有保安巡邏、保潔掃工以及車棚、物管等。這些新建小區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住房短缺的矛盾,開創了房地產開發的先河,為邢臺市的房地產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階段環 境、景觀決定論
建筑是藝術,居住是文化。“人本主義”是現代居住文化的核心精神,因此,現代居住文化必然講究住宅與生態環境及大自然的和諧,人們追求一種人、住宅、自然共處的境界。
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單一的計劃經濟模式被打破,房地產市場的諸多限制被取消,市場準入條件放寬。與此同時,邢臺經濟相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再滿足了吃、穿等生活硬件上的基本需求,城市居民對住房的需求理念也在發生變化。
人們對居住的需求不僅僅是安全感與穩定感,同時還要讓人感到舒適和溫馨,與周圍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邢臺正在見證著這種巨變。從筒子樓到聯排別墅,從單元房到大型社區,從臨街而居到親水樓盤……這一切都有著質的飛躍。由此,邢臺的街道變寬了,河水變清了,城市變美了,花紅柳綠,美麗動人。這些都緣于邢臺房產快速地發展。房地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種外資、合資企業紛紛搶灘邢臺房地產市場,樓市風起云涌。
前人說“一樓臟、二樓亂、三樓四樓住高干”,這樣說樓層似乎總是與職務掛鉤。這是計劃經濟中關于房子分配的產物。而當房子商品化之后,選擇樓層的權利轉變成為由購房者手中的財富來決定。有經濟實力,可自由自在住小高層、高層、復式樓、住別墅,并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由福利分房變革成住房商品化和貨幣化,是這個時期住房最大的變化。且景觀有了大幅提高,許多水景住宅應運而生。如永輝巴黎的小區水景公園,凱旋城的看山、看水、看樓去等智能化景觀住宅,開創了社區水景之先河,景觀住宅的領跑者。隨后,各開發商運用先天便利條件,倚山傍水的優勢,制造出美的環境。因為他們賣的就是環境、景觀。如主打純自然生態概念的淼岳林莊園、西山庭院,主打坡地景觀概念的陽光國際,主打公園概念的佳佳園、天廈嘉園、長城花苑以及金盾花園,主打社區最大水景概念的鴻溪?書香園以及主打社區中式文化景觀的濱河青青家園等。凡是貼上景觀的標簽,這些樓盤的售價不菲,而且異常走俏。這時,景觀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樓盤營銷的成敗。
第三個階段 居住品位決定生活方式
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這表明住房條件的改善與小康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2005年之后,新開的樓盤鱗次櫛比,樓市走旺,各種利好的因素將引領邢臺進入黃金時代。隨著城市日新月異地發展,居住悄然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如今,住房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買什么樣的住宅就和什么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客戶群體的不同定位就越能營造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方式。在市場競爭中,個性樓盤的走俏正說明了這一點。麒麟灣、天一城,陽光?巴厘島、燕云臺、錦繡中華,作品別墅,盛世公館、七十九號院等。由于居住生活習慣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買房人對價值認同感越發強烈,包括對產品價值、社區環境、居住方式和生活觀念等方面的認同,人們更多認為,有著“共同語言”的群體生活在一起,更有利于交流和溝通,容易產生期許的生活氛圍。
另外,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市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地產商也逐漸認識到文化內涵的重要性。從產品經濟到概念地產,從滿足居住到創造生活,房地產有了質的飛躍,人們更加注重住宅的美觀、舒適、安全、健康,還講究生活的品味。當房子真正成為一種消費品,人們便厭倦了消費的千篇一律,于是當“個性化消費”成為一種時尚,這意味著在邢臺樓市,個性化的住房需求時代已經來臨。共性元素的規避和差異化個性的凸現,使得樓盤在競爭中獲勝。
這三個階段只是邢臺樓市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開發商在風起云涌的房地產市場中做大做強的根本。誰能領銜邢臺樓市江湖?誰能再次開創邢臺新的房地產時代?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
麗江第一村:人杰地靈的清水古鎮
清水古鎮又名清邑、清水驛、清邑街,位于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狹長的干熱河谷平地。從邊疆沃土拓荒之早,中原漢文化積淀之深;從人才開發之多及自然村落綿延之大等諸多方面評價,堪任"麗江第一村"。【詳細】
園林景觀小品,哪一款更有情趣
生活的創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