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樓市全面回暖 調控不能放松
剛剛過去的6月,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延續3月以來的回暖態勢,成交量環比5月再創新高。樓市的全面回暖,或許已是不爭的事實。近期,國務院、住建部等等紛紛表態,一面澄清市場關于調控要放松的傳言,一面重申要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
風險聚集多地重現排隊買房現象
房價反彈的風險在迅速積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很多地方排隊買房的景象重現。在相同區域,新開盤項目定價普遍高于前幾月,優惠促銷的力度也減小了。二手房價格回升更是明顯而直接,一些熱點區域甚至又出現一天一價的情況。
樓市變化,“量在價先”。第三季度,如果樓市成交量延續大幅回暖態勢,對房價的影響會更加明顯。
同時,經濟穩增長的壓力、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帶來的流動性、地方政府不斷試探調控政策底線的舉動、部分地方對限購政策落實不力,都對市場預期產生不利于調控的影響。市場普遍認為,樓市的“價格底”和調控的“政策底”已經雙雙出現,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影響下,市場預期的改變會令房價出現趨勢性反轉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調控方向多部委堅持政策不動搖
房地產調控已持續兩年多,成績有目共睹。但要保持這一態勢,困難和壓力也不斷加大。如果價格反彈,樓市再次出現“越調越漲”的尷尬局面,前期調控成果可能毀于一旦。
近期,國務院、住建部、銀監會等紛紛表態,一面澄清市場關于調控要放松的傳言,一面重申要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各級政府的堅定表態,讓人們看到黨和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仍然堅決、決心仍然堅定。
堅定態度的同時,有關部門也需要拿出更多辦法。既要繼續嚴格落實差別化的信貸稅收政策和住房限購等措施,更要針對市場變化的特點,動用相關政策儲備,在支持首次購房和合理改善需求的同時,加大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的力度。尤其是對松動調控政策、房價出現較大反彈、社會輿論反映強烈的地區,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約談甚至問責。
各方應對購房者避免走上投機老路
房產市場出現變化,各方的心態也應該有所轉變。
地方政府應該真正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去,適應市場“退燒”以后正常的土地出讓收入、住房成交量和房地產相關稅收,逐步減少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保證市場供應,合理的引導剛性需求入市,避免人們在“追漲”的心態下人為推高房價,是下一步調控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開發企業應繼續積極應對市場,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更好地適應市場。購房者也應打消通過房地產投資實現財富快速增值的想法,認清住房將逐步回歸到居住的基本屬性。
對于購房者而言,保持理性的購房態度,避免因為結構性漲價帶來的整體價格恐慌,進而走上投資、投機的老路,同樣應當成為審慎抉擇、認真思考的問題。
專家預測房價短期不會暴漲
隨著央行年內兩次下調存準,6月又時隔三年半再次降息等等宏觀政策的調整,人們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已經開始悄然發生變化,樓市也確實進入了由清淡到回暖的周期。但是,回暖中的樓市并不具備在短期內再次掀起價格高潮的條件。
從政策面看,房地產調控基調不改,投資、投機性需求仍被死死地擋在市場之外,自住性的需求可以支撐短期內的市場反彈,卻很難引發全局性的價格暴漲;從資金面看,開發企業的庫存仍然處于歷史高位,去庫存、回籠資金依舊是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即便是許多堅持沒有降價的開發企業,也坦言“現在的日子不好過”;從市場面看,購房者對于房地產調控的期待依舊很高,對繼續降價仍有期待,觀望的情緒并沒有徹底扭轉。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就認為,目前市場的情況帶有明顯的結構性復蘇特點,熱銷漲價仍屬個案,后市還面臨很多變數,需要進一步觀察。
新聞鏈接
6月多地樓市成交量刷新紀錄
北京13000
二手住宅簽約13000余套,環比5月上漲7.5%,同比上漲71%,創下自去年限購政策實施以來的新高。
上海26.6%
新房成交量達102.1萬平方米,較5月再增26.6%,創下2011年2月以來17個月的滬上樓市月度成交量新高。
南京7291
新房出現量價齊升的現象,6月7291套的新房成交量是南京實施“限購令”以來最高的單月成交量。
杭州5217
主城區住宅成交5217套,環比上漲51.31%,同比上漲286.16%,創“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以來成交量新高。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
麗江第一村:人杰地靈的清水古鎮
清水古鎮又名清邑、清水驛、清邑街,位于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狹長的干熱河谷平地。從邊疆沃土拓荒之早,中原漢文化積淀之深;從人才開發之多及自然村落綿延之大等諸多方面評價,堪任"麗江第一村"。【詳細】
園林景觀小品,哪一款更有情趣
生活的創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