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生態文明建設應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大建設”始終(圖)
昨日下午,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做客人民網理論頻道,解讀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重要講話精神。
在這次講話中,總書記提到了生態文明建設,也著重強調了這一概念。對于大眾來說這是一種新的提法,我們該如何理解生態文明建設?
辛鳴認為,生態文明建設應該說是總書記這次講話里面比較新的內容,雖然十七大報告里面已經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論述,但是這次總書記濃墨重彩地論述生態文明建設,還是有明確的指向。
他個人感覺到,現在有一些同志把生態建設跟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合并起來講,這個合并可能有點不太準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是服務于這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一種重大的保障建設。所以他更愿意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看成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的兩大保障。
辛鳴認為,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是基于當今世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要求而作出的重要論述,是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什么叫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要求呢?隨著現代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看到,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能以過分地消耗資源、破壞環境、掠奪自然來獲得自身發展,這樣的發展遲早要自食其果,而且這樣的發展也是不能持續的。世界上很多國家,在過去工業化過程中間,變得空氣污染,環境惡劣,資源枯竭,坐吃山空。今天的中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的苗頭和征兆,怎么辦?我們要通過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大建設的始終,讓我們所有的建設都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發展就會呈現嶄新、健康的形態。
第二點,他認為,隨著現代世界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在逐漸改變和提升,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對破壞資源、破壞環境的發展成果有一種拒斥的態度。比如一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間,你發展的產品是通過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做出來的,在國際市場上就會遭到抵制,人家就不買你的東西,你生產出來之后也賣不出去。生態文明建設背后其實跟當今世界發展的三大發展模式,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有關系。
第三點,更深層次看,生態文明建設其實是中國社會文明發展模式的一種現代體現。現在很多同志說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嶄新提法,他認為,說新提法不假,如果說是嶄新的提法,恐怕不太準確。什么意思呢?中國社會傳統文明歷來講天人合一,講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在中國文明演進過程中間,一直有一種很好的傳統,就是人與自然是和諧相處的,人在自然之間獲得了自身發展需要的一些條件,又通過人自身發展,促進自然環境更加美好和更加良性,這種狀況跟現代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方式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更深層意義上來說,生態文明建設反映了一種文明新形態。這說明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絕對不僅僅是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它其實最終是一種新文明形態的發展。中國社會為世界不僅貢獻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且還貢獻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態,這種文明形態就是把中國傳統燦爛文明和現代文明發展的成果有機結合起來之后的一種新形態。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擬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群
記者從在佛山舉辦的全省綠委辦主任暨部門綠化和森林小鎮建設座談會了解到,廣東省將主動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森林城市群。【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