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生態湖:借一湖一河構筑發展優勢
隨著滏陽河市區段綜合整治漸入尾聲,全程通水已經指日可待。“十里長廊·龍脈滏陽”逐漸成為衡水的標志性景觀,被市民譽為城市“休閑客廳”。“對滏陽河市區段進行改造,采取了綜合整治的思路,統籌考慮了防洪保安、截污導污、綠化亮化和景觀建設,收到了預期的效果。”衡水市水務局副局長梁開亮介紹。
生態優勢要在更大范圍內鞏固。劉可為認為,衡水生態環境的改善,不能局限在衡水湖,也不能局限在滏陽河沿岸,必須立足更大范圍的生態建設。
衡水市水系眾多,市區周邊的班曹店干渠、胡堂排干渠等水質仍需進一步改善。該市將再增措施,對市區周邊河渠進行退污還清及綠化?,F在正改造提升污水處理廠,待市區周邊河渠改造完成后,將達標中水引入干渠,連通滏陽河,形成循環生態水系。
著眼一湖一河改善生態環境,衡水的資源優勢正在向生態優勢轉變。
吸引好項目、大項目集聚,讓生態優勢成為加快發展的優勢,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場市區環境整治大會戰正在衡水市進行,城管、住建、交通、水務等部門齊參戰,對影響市區環境容貌的500余處臟亂點位限期整改,從而為市民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為9月22日舉辦的2012國際馬拉松比賽做好環境準備。
舉辦國際馬拉松比賽,是我省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衡水第一次舉辦國際高水平體育賽事。
賽事的“落地”得益于衡水湖環境的改善:連續4年對湖內蒲草進行收割清除,連續8年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連續13年推進環湖生態防護林帶建設,搬遷了環湖413家污染企業門店,清理了一萬多畝網箱攔網圍埝養殖,取締了所有燃油船只,封堵了所有入湖排污口,擴大蓄水面積。
由水質局部劣Ⅴ類到穩定在常年Ⅲ類,水面面積不斷擴大,衡水湖也由過去“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如今被譽為“東亞藍寶石”、“京津冀最美濕地”。生態優勢為衡水聚集了更多的人氣、財氣,吸引項目集聚,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今,在濱湖新區,以旅游休閑度假帶動產業提升,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總部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0億元的中冶集團·物流總部基地項目即將開工,投資50億元萬呈控股·醫療養生產業園正在辦理前期手續,投資6.2億元的衡百集團·奧特萊斯項目、投資4億元的衡水湖游樂園等正在推進。此外,會展中心、高科技循環經濟產業園等重點板塊也將啟動。
該市還引來英利、匯源、魯花、雨潤、中糧、中棉、葵花藥業、蒙牛等37家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紛紛落戶,在現代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三大傳統支撐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現代物流、休閑旅游、文化產業三大新興支撐產業也正在崛起。
按照生態城市、田園城市的理念,衡水市編制完成了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第一步便是以衡水湖為中心,把主城區和冀州市區連接起來,形成“一湖兩城”的格局,編制完善了衡水湖保護與發展規劃,對衡水湖及周邊300平方公里的區域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并先行啟動了5平方公里起步區,新區水網、路網、綠化等工程正在加快推進;今后要進一步把武邑縣、棗強縣的城區連接起來,形成大衡水的框架。
目前,衡水湖四周,河渠兩岸、東湖大道、中湖大道、東湖東岸、南岸和北岸森林公園改造綠網工程正在進行。“之后還將對衡水湖流域的十幾條干支流河道進行綜合治理。”衡水濱湖新區外宣局局長米俊川說。
著眼于在全市范圍內放大生態優勢,該市加強了以城市街路、公園、水系為重點的綠化體系建設,通過規劃擴綠、破硬建綠、見縫插綠、人人播綠,于2011年獲得“省級園林城市”稱號。如今該市又提出“能綠的都要綠起來”,在全市范圍內掀起綠化熱潮,預計到“十二五”末,該市林地面積將達到430萬畝以上,實現“一人一畝林”目標。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