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菱葉像綠色的地毯一樣覆蓋在湖面上,采菱女劃著菱桶來回穿梭采菱,菱下湖水清澈,菱上白鷺翻飛,這一絕跡多年的江南水鄉景色,9月1日在無錫黿頭渚公園的太湖邊重現。當天,江蘇省農委、省農業環境監測與保護站、省農科院資環所等在這里舉辦“農業生物科技凈水環保行”活動,檢閱和研討近幾年江蘇省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的成果。
2007年以來,江蘇省農委牽頭開展了太湖種養水生植物凈化水質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與相關技術研究。經過幾年實踐,在太湖已建立了大規模的水葫蘆集中控制性種養區,制訂了《太湖流域控制性種養水葫蘆技術規范》,制定建設了相應的打撈、處置與利用設施,健全了政府、市場共同驅動的太湖水體修復新機制。其中,由科技部和江蘇省共同資助的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武進竺山湖水污染治理科研基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利用水葫蘆治理水體污染技術中心。根據歷年的監測數據,水葫蘆單位面積直接吸附水體氮磷量平均為50kg/畝,太湖流域累計已完成控制性種養水葫蘆8萬畝,生物量總計約200萬噸,吸收水體氮磷的量達到4000噸,大大化解了太湖水體長期以來富營養化超標的矛盾。同時,近兩年來省農委還會同無錫市相關單位,進行了種植紅菱等其他水生植物凈化太湖水的試驗。目前,項目區紅菱的覆蓋率達90%以上,藍藻防治率達88.2%,種養區內湖水水透明度達1米左右。與外湖相比,紅菱種養區內總氮從3.77mg/L降至1.43mg/L,降幅為62.1%。實驗結果表明,紅菱對解決太湖水體富營養、抑制藍藻生長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