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廣州亞運場館賽后規劃利用
廣州亞運場館賽后規劃考慮充分,亞運城17個設施中有13個在賽后將進行改造。
"賽時亞運城,賽后宜居城"這句廣告詞在廣州亞運規劃賽后利用中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廣州規劃部門,據悉,規劃部門早已注意到了困擾多個體育盛會城市的"蒙特利爾陷阱"(在各國奧運場館的經營中,一直有著"蒙特利爾陷阱"的說法。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21屆奧運會上,原計劃1.24億美元的總預算不斷超支,到最后整個花費超過15億美元,其中場館花費占70%多,奧運會后場館無法贏利,這使蒙特利爾的財政負擔持續了20多年),因此,對亞運場館賽后利用進行了提前規劃,其中,亞運城17個賽時設施有13個將進行賽后改造,3個保留賽時功能,臨時搭建的媒體公共區將拆除,也就是說亞運城76%的設施已被規劃賽后利用范圍。而整個亞運城有望與蓮花山"連成"新旅游線路,成為亞運留給廣州的永恒記憶。
場館選址
紛紛落戶偏遠區縣
據廣州市城市規劃院城市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易曉峰介紹,亞運場館安排充分考慮了廣州市各區、縣級市體育事業均衡發展的需求,采取了多中心、多功能的戰略布局,將比賽、訓練場館合理分布到10個區和2個縣級市。
經過多番研究和實況調查后,廣州最終確定了亞運會新建12個場館,其中4個省級體育場館,4個市級體育場館,4個區縣級體育場館,這些新場館大多坐落在城市的新發展地區和需要重點發展的地區。體育場館可持續發展的專家、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孫一民向記者介紹:"亞運的游泳館是所有場館中考慮賽后利用最多的場館,設計上對場館功能進行了區分,在空間利用上形成互補。游泳跳水館的比賽池中設置了移動池岸,以滿足賽后訓練和進行短池比賽等多方面要求。游泳跳水館的部分附屬用房,直接設計成了覆土建筑,減少了因為陽光照射而需要降溫的費用,為場館運營者盡可能節省了開支。"
賽后利用
亞運體育場館將走近市民
廣州亞運會的賽事場館數量多達70個,其中12個是新建場館,58個是老場館改造升級,在"后亞運"時代,這些比賽場館如何規劃利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北京后奧運時代的成功則鼓舞著廣亞運州,因為具有前瞻性的規劃和運作,北京奧運場館賽后的利用贏得了巨大商機。據權威數據顯示:北京奧運會后一年里,"鳥巢"日均游客2萬-3萬人,各項盈利超4億元。按其每日所需十幾萬元的維護費用計算,不但實現了正常的運營,獲得了豐厚的盈利,真正使奧運賽場變成了人民群眾健身娛樂的場所。
記者近日從規劃部門了解到,目前對亞運城如何帶動廣州新城進一步發展已經有了初步研究思路,奧體中心借助亞運東風建設奧體新城的城市設計也在進一步深化之中,除此之外,70個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詳細報告也在制定中,"讓體育場館逐步走近市民、走近城區,是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
休閑旅游
亞運城與蓮花山渾然天成新景點
廣州市規劃院副院長蔡云楠透露,亞運城賽后可以結合亞運場館、運動員村、嶺南水鄉和商業中心等亞運遺產,與蓮花山、海鷗島等資源進行區域聯動,大力發展文化休閑旅游項目。"比如我到蓮花山和海鷗島游玩后,能否到亞運城感受一下亞運體育文化遺產,打打球,坐船游玩嶺南水鄉,再去亞運城商業中心購物、飲食娛樂,晚上可在那里即將新建的五星級酒店或經濟酒店休息。"
廣州規劃院副所長陳志敏介紹:"目前正根據規劃設計條件制定賽后地塊的規劃設計方案,著重從亞運城乃至周邊區域角度來研究亞運城內部的公建配套,以及對賽后地塊住宅設計布局這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根據現在的蓮花灣嶺南水鄉景觀特色,在總建設量不變的前提下,優化亞運城賽后地塊的公建配套和住宅布局方案。
賽后首期啟動的開發方案之一,是在體育場館周邊的公建設施集中區域,選一些住宅功能地塊進行開發,在住宅開發同時,賽時的媒體中心賽后改商業設施,根據亞運城的人口規模核算商業設施的規模,在做賽后擴大研究,同時考慮到與蓮花山旅游區的互動、亞運文化等,合理確定這里的商業設施規模和業態,是大型mall還是其他類型,現在是4萬左右,以后可能擴建到8萬-10萬規模,同時將增加核心區的公交總站等配套功能,提升賽后的環境品質。因為賽時已建的公共中心區也較為完善,賽后首期啟動的開發方案二,也可能選擇其他的住宅地塊進行繼續的開發,重點優化住宅組團的景觀環境,優化配套設施的服務半徑。據悉,該地區是廣州新城中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引導未來廣州新城的發展。亞運城體育中心賽后將由番禺區政府接管,作為面向番禺區級重要的體育設施中心。
規劃藍圖與美景
適度的新建場館數量
這次亞運會新建場館數量12個。其中4個為省級體育場館,4個為市級體育場館,4個為區縣級體育場館。這個數字小于前幾屆亞運會新建場館數。這些新場館大多坐落在城市的新發展地區和需要重點發展的地區。
美景廣東奧林匹克游泳跳水館和網球中心都建在原來的奧體中心內,以進一步強化這個地區的設施密度,為未來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做準備。而廣州新城亞運體育綜合館、廣州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廣州棋院都位于廣州新開發(或即將開發)的地區,如廣州新城、大學城。廣州飛碟訓練中心、南沙體育館、海珠體育中心體育館、花都新體育館、黃埔體育中心體育館、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等都位于公共配套設施相對落后的行政區。
多中心的場館群布局
既有效拓展新區,又兼顧舊區優化提升。亞運會場館布局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的空間格局。
美景形成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天河體育中心、大學城、亞運城和廣州亞運大家庭總部酒店(花園酒店)及周邊酒店等五大亞運場館群。
便利的城市交通網
為了更加有利于發揮城市軌道交通等公共資源的絕對優勢,大幅提高場館資源及配套設施的利用率,亞運會場館與發達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融為一體。
美景五個集中賽區得到城市軌道交通全面覆蓋,廣州市區場館的地鐵覆蓋率達到80%。這樣,場館更加容易得到使用。
繁多的體育設施
為了更加有利于增進亞運會體育文化對青少年體育精神的培養和熏陶以及體育文化的傳播,充分展示廣州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繼續強化大學城上的體育設施。
美景大學城的場館資源得到了充分使用,擬使用的體育場館由原來的12個增加到21個,比賽項目由原來的9個增加到14個。
多功能性的場館
新建場館多為綜合性體育館,如海珠體育館、南沙體育館在賽后都將成為區級體育館。
美景位于蘿崗區的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顧名思義將是可以承辦體育和藝術事業的場館,未來還將承辦NBA在中國的賽事。
雙重定位的亞運城
亞運城的定位是雙重的,既要滿足亞運會的需要,同時它也是廣州新城的啟動區,因此規劃之初就充分考慮了賽時和賽后兩方面需求的結合,包括交通設施,都是為城市的發展和路網對接、為未來城市的擴展作考慮。
美景賽后,亞運城將通過進一步的建設,形成高品質的居住、文化、體育、商業、市政等綜合配套設施,打造成為可容納10萬人口規模、具有示范性意義的新型人居示范宜居社區,帶動周邊城市的整體發展,推動城市"南拓"戰略的實施。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
第二屆“設計城市”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11月24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