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會副會長:生態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趨勢
中國農業今后的發展之路
中國農業發展的路今后怎么走?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我們已經不可能重復發達國家高消耗的農業工業化道路,中國農業只能夠走自己的路。溫家寶總理在1999年就這樣寫道:“我贊成這樣的觀點,21世紀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歷史階段,現代化的農業應當是高效的生態農業。”這是高屋建瓴的。當然,生態農業不能自生自滅,由于生態效益有它的公益性和公共性,所以必須有公共政策的支持。生態農業相關的公共政策涉及教育、政策法規和評價體系等方面。教育是為公眾建立一個有關生態環境的判斷標準和價值體系的重要途徑。政策法規一方面建立一個外在的強制性行為規范,讓傷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得到制止。另一方面通過經濟政策的引導,讓改善的生態環境效益的努力能夠享受返還的部分利益。這樣就要求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通過生態環境效益的懲罰和獎勵機制促進農業走向生態農業方向。這方面做好了,生態效益就能夠順利轉化為經濟效益。生態農業就可以通過生態品牌、生態旅游、生態補償等方式獲得經濟效益。政府的農業補貼政策應該考慮如何更多地從政府直接轉移支付轉變為市場支付的新機制,考慮如何從對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補償過渡到對以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及環境質量為主的補償。生態農業的評價體系在引導農業發展方向上有良好的指標性作用。目前我國的生態農業評價標準已經陳舊,需要進一步完善。
(作者系中國農學會副會長,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長,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本文根據作者在2012貴陽生態文明論壇生態農業分論壇上的主題發言整理而成。)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