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我國城市化的難點在于利益結構調整
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于9月11日-13日在天津舉辦,主題為“塑造未來經濟”。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城鎮化過程中最難的環節就是利益結構的調整,我們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努力推進農民工的市民化。
以下為部分發言摘要:
李鐵:目前我們面臨的是城鄉混合二元分割的這種情況,不允許農民自由遷徙,包括城鎮居民之間的遷徙也受到限制。隨著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們對城市投入增加,城市的公共建設的改善,特別是經濟的增長,城市從整個經濟增長中獲得了很大的好處。
在原來,城鄉二元結構相對固化,原來投入到城市里的資源只是給城市的居民,后來進入城市的人,就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分攤原有的城市居民的利益,這就形成了比較大的阻礙。那么所有推進城市化的進程,就是說我們要想方設法,怎么樣把這些制度性、障礙性給取消,先還原到給每個公民、每的小的進城、或者遷徙的居民,給他一個遷徙的自由權。讓他到他能夠就業的地方,能夠和當地居民主體平等的享受城市居民一樣的權利。所以,我們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提出主要的口號是“努力推進農民工的市民化”。我們現在有1.59億跨省流動的農民工,他們在城市里長期居住,但是他們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同工同權的利益,比如說在享受教育、在享受高考上、在社保上、在保障房的待遇上,以及就業政策上,包括小微貸款有關各項問題上都無法和城鎮居民有一樣的權利。
如何解決這些權利,看起來好像一句話的事情,但是涉及到政府的財政支出,原有居民的利益,還涉及到農村的土地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改革。還涉及到我們城市,那些城市流入更多的居民,還涉及到城市發展的導向等等。
涉及到這么多的改革內容,我想可能應該是很艱難的。因為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推進城鎮化進程是全社會的變革。那么我們也知道,在中國改革很難,原來改革應該是說放權的過程,現在是調整利益結構的過程。這個調整利益結構則需要分幾個歷程,原來所有結構歷程只是一部分的內容,現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他們在媒體上,在整個的決策上有足夠的話語權。而這些足夠的話語權,我們讓這些弱勢群體影響到有足夠話語權的人,允許農民進城來和他們享受同等的居住的權利,共同的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所以,推進城鎮化進程,要進行改革,我們首先要面對利益結構調整,這是最難的一件事情。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
發改委:中國新型城鎮化有“五個新”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可以用“五個新”來概括,主要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了新突破,城市群主體形態建設呈現新亮點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