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杰:探索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綠色發展
李干杰在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國際論壇上提出
探索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綠色發展
9月13日北京報道 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國際論壇今日在京舉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秘書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
李干杰指出,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是探索環保新道路的有機組成部分,目的在于探索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綠色發展。這種綠色發展就是遵循自然規律,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提供生態產品、生態服務的多重功能,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在社區、國家和全球層面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贏。
李干杰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成效。他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2011年6月,國務院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已初步建立,制定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大規劃和計劃,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機制逐步完善,就地與遷地保護成效顯著,國際合作有力推進。
李干杰強調,綠色發展是人類面對經濟危機、資源環境危機、生態危機的最新探索,是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發展。生物多樣性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基礎,要通過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和切實有效的行動,找到一種既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又能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社會公平的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綠色發展模式。
本次論壇由環境保護部主辦,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承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胡德平到會發表了重要演講。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頂級IP+平臺化運營 特色小鎮發展探索全新模式
IP是近年來非常火爆的概念,各大商業、旅游項目紛紛緊跟市場風向標,搶占IP資源,進行營銷推廣。特別是國際化IP,更備受追捧。“特色小鎮”這一類新興綜合文旅項目也不例外,正在IP運營上進行探索。但這些IP資源如何在國內“落地生根”并發揮最佳效果?這或許值得深入思考。【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