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林木種苗事業發展迅速 取得重要成就
山腳下溪水潺潺,山頂上云霧繚繞,在云霧和溪水間的山坡上,是大片青翠欲滴、苗木排列整齊的紅松種子園。吉林省臨江林業局鬧枝林場的紅松種子園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種子園自1993年開始全面結實,多年來,一直為紅松育苗提供大量良種。
近年來,吉林省林木種苗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在種苗機構建設、種苗良種化進程、種苗保障供應能力、種苗執法工作和種苗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有十個種子園被評為國家級良種基地,最近又評選出12家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和12家省級重點苗圃。
種苗保障供應能力穩步提升。國有苗圃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萎縮后重新煥發了生機,一大批采用新體制、新機制和新管理模式的苗圃應運而生。全省國有育苗單位超過150家,育苗面積達到3萬多畝,年出圃苗木超過5億多株。民營苗圃發展迅速,全省注冊民營苗圃近2多千家,育苗面積20萬畝,年出圃苗木12.3億株。不但結束了長期以來大量外購苗木的被動局面,同時吉林省苗木也走出家門,遠銷西北、華北、東北等十幾個?。▍^、市)。苗木生產正在從傳統育苗方式向著容器育苗、大棚育苗、溫室育苗、組培育苗、扦插育苗等現代化育苗方式轉變。
林木良種化進程明顯加快。2010年國家啟動了林木良種補貼試點工作,吉林省先后有十個種子園被評為國家級良種基地,享受到國家林木良種補貼政策,極大地改善了吉林省良種生產條件,集約經營水平和生產供應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進一步強化國家級良種基地的科技支撐。省林業廳成立了林木種苗技術指導委員會,聘請了一批省內、外知名育種專家作為良種基地的技術支撐,幫助編制中長期發展規劃、作業設計,確定工作重點和技術路線,開展聯合攻關。
加強省級林木良種基地和苗圃建設。通過申報、審核、專家評比,全省確定了12家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和12家省級重點苗圃。本著重點基地重點扶持的原則,積極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使其快速發展。為了加快吉林省林木良種化進程,全面提高林木良種產量的使用率,種苗站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建立生產型“1.5代林木良種基地”重要舉措。今年春開展了試點。
林木品種審定工作又有新發展。不斷改進完善林木品種審定工作,使其更加科學、規范、公開、透明。先后完成了五批林木良種審定,通過審定林木品種130個,其中最佳種源種子5個,第一代種子園良種15個,母樹林良種16個,優良無性系36個,國內外引進新品種58個。夯實了全省林木良種化的種質基礎,林木良種推廣應用體系走上了選育—審定—推廣的健康軌道。
林木種苗執法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方面從建立健全各項種苗管理制度入手,進一步強化了種苗生產經營許可制度,苗木標簽制度,苗木質量合格證制度,苗木檢疫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嚴格管理。另一方面結合國家林業局開展的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林木種苗專項行動,開展了專項治理。截止2011年底,全省共查處無證生產經營的育苗單位90余戶,處罰相關責任人180余人,注銷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各13個,銷毀不合格種苗10萬株,追繳非法種子3萬公斤,維護了林木種苗生產、經營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規范了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秩序。
林木種苗產業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為積極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我們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苗農得實惠的會展交易運行機制,連續舉辦兩屆“中國·吉林林業苗木園藝展銷會”,帶動全省各地每年舉辦各類苗木展銷會也多達十幾次。培植了柳河“國家級苗木交易市場”、樺甸八道江、九臺波泥河等一批大型苗木集散地,有力帶動全省種苗產業的發展。2009年,省廳建立開通了吉林省林木種苗網站,為全社會了解種苗政策法規、市場動態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為苗木供需雙方提供供求信息。通過搭建網絡平臺,加強了各地區種苗行業之間的聯系和交流。成立了省級林木種苗專業委員會,目前全省種苗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已達120家以上,自上而下構建了省、市(州)、縣(市)三級社會化服務網絡,在技術支持、信息咨詢、市場銷售等領域為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