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華農教授李敏暢談我國綠道建設
中國風景園林網:請您談一下我國綠道建設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改進和提高?
李敏:我個人覺得綠道建設是符合時代潮流的,主要優點是有利于融合城鄉發展,統籌連接風景資源和公園綠地等生態因素,增強人民體質、擴大經濟收益,發展前景廣闊,確有繼續發展的必要。不過,也有一些在發展中逐步顯現出來的問題需要解決。綠道建設的正確定位很重要,需要重視和研究,但是不要夸大。對此,我談三點看法:
1、各城市對綠道建設的關注和期望值不要過頭了,綠道建設要和當地經濟條件相適應。以珠三角地區建設綠道的實踐來看,不同城市對綠道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綠道只有建了能用,多方受益才有意義,而不應當做一種"政績工程"。綠道建了沒人用很快也會荒廢掉,這種情況在城市交界的地段情況尤為明顯。有些在山區走的綠道,多為連接而建設的,由于管理不善,需求不足,難免最終會荒廢掉。
2、我國城市綠道建設的先天條件不足,產權不明晰。綠道是屬于誰的?這個問題前期可以不問不提,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錢來繼續支撐,賺了錢需要分的時候,問題就會變得復雜尖銳。眼下建綠道占用的土地大部分是借用的。綠道能不能作為一種合法的土地利用形式?相關法規還沒有出臺。城鄉土地利用規劃一般都需要先定用地性質,如綠地、商住等,綠道是否為城市綠地的用地性質,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綠道用地在城市用地分類是否能夠納入綠地范疇呢?目前看起來是,嚴格起來講又不是。綠道要加強配套措施才能有效發展,用地產權問題不能永遠保持模糊。
3、綠道建設與管理的可持續性問題。目前我國綠道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在管。如廣東綠道主要是當地政府直接管,只有少數幾個城市有常設機構,像東莞市的綠道辦就有機構有編制。但是,多數綠道還未明確管理主體,暫由村鎮代管?,F在看上去沒有問題,不表明問題不存在。一個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其根基穩不穩,責權是否分明,會直接影響其發展和存在。對于綠道建設,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是希望綠道建設能夠納入園林城市的考評范疇。綠道是生態文明的基礎設施,園林城市建設應該包含綠道這一塊內容。綠道建設的顯著好處是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城市綠化和公園建設可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但多一個途徑更好。綠道的功能是其他形式不能替代的,它可以和公園、綠地相互協調。以前園林城市評選重視公園,這樣會讓一部分市民得到鍛煉,得到幸福感,但是身處城市偏遠一些的地方就很難受益了,尤其沒有人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方面的實惠,綠道建設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園林城市評價應重視綠道,尤其可以作為南方城市評價園林城市的一個指標。
以上三點,談了綠道建設受到一些因素制約,解決了才有好的發展前提。不解決基礎不穩,大發展會遇到大問題。廣東在前進了一段取得了成績之后需要總結,解決前進路上逐漸顯露出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解決,那么整個綠道建設都會受到影響。
中國風景園林網:雖然綠道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實際上全國很多省份在建設綠道,可以說綠道建設方興未艾,請您對其他省市綠道建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李敏:對于其他城市的建議,我主要提兩點:
1、要量力而行,看是否有社會需求,居民有閑暇時間,有經濟基礎,有消費能力、綠道周邊的消費人口數量達到標準,這些都齊備了才適合建綠道;
2、突出重點。重點放在溝通城鄉,廣東做得最成功的就是溝通城鄉,幸福市民致富農民,市民得到快樂、健康休閑,農民可以賣土特產。廣東已經不少綠道建設的時候已經有農家山莊等,綠道建設后發揮更大的作用,有更好的收益。
另外,什么事物都有一個適應的問題。我覺得北方城市就不太適合搞綠道,由于天氣、經濟發展等原因使北方城市生活和綠道融合會比較困難。人們以什么形式到達綠道?開小汽車逛綠道就不合適,居民乘公交逛綠道的意愿有多少?再加上天氣原因,綠道有多少人會光顧?綠道的有效使用時間能達到300天以上的都是氣候溫暖的地方,這一點北方不具備。天氣冷沒人愿意出去。如哈爾濱人只有2個月可以去太陽島。如果建了綠道人們只有2個月時間去游覽,那么它的維護費用將遠遠大于它的產出,對政府和當地居民來講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所以,綠道作為大眾休閑地的一種形式,在南方城市較適宜,在北方城市的效果不好。北方城市可以組建小規模的社區綠道、慢行系統,半徑5公里以內。這樣會比大規模的綠道建設效果強得多。
中國風景園林網:多謝李老師,我們相信您所提的意見對我國綠道建設是非常實用和中肯的,同時也感謝您接受我們中國風景園林網的采訪,謝謝!
(中國風景園林網專訪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