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對千年古銀杏進行保護性繁育研究
近日,陜西省林業廳和省宗教事務局在樓觀臺舉辦了“陜西樓觀臺千年古銀杏采種”慶典儀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任法融會長和省林業廳廳長李三原將采摘的千年古銀杏種子委托給陜西柏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通過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對古銀杏種子進行優良遺傳資源保護,繁育苗木,擴大植株數量。這是我國首次對千年古銀杏樹進行繁育保護。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和珍貴自然遺產,是森林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征。陜西古樹名木資源極為豐富,且數量大、種類多、內涵深、形態美,承傳著三秦大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基因。為了弘揚森林文化,挖掘擴繁古樹名木資源,陜西省林業廳組織林業專家以及省柏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全省古樹名木資源進行“建檔”保存其種質資源。
作為道家的代表樹,樓觀臺古銀杏樹齡上千年,采集其古銀杏種子,對積累古樹名木保護繁育經驗,研究古樹名木遺傳特性,長壽基因,解決古樹名木的再生繁育難題,提升全民森林建設、生態文化意識意義重大而深遠。
鏈接:
銀杏樹俗稱“白果樹”,雌雄異株,其從栽種到結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結果,故又名“公孫樹”。銀杏樹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因此被當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觀賞價值。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據傳老子在樓觀臺講經說道,并手植銀杏兩株,所以將銀杏作為道家的代表樹。老子手植銀杏至今高大秀麗,郁郁蔥蔥,獨木成蔭,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其雌株約三人合抱,主干上寄生一支桑樹,被喻為“銀杏抱桑”。其雄株曾被火燒,樹干已空,從樹皮上萌生的新枝亦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陜西特色小鎮要突出特色防止房地產化
陜西省住建廳近日印發《關于規范推進全省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意見》,要求防止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房地產化。【詳細】
國家公園亮相 陜西有哪些“國家公園”?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近年來,隨著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建立,陜西省在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