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科技人員命名磨芋新品種——黃磨芋
近日,標本館科技人員殷建濤命名發表磨芋新品種——黃磨芋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 ‘Yellow’。
2002年,標本館科技人員在調查西雙版納地區天南星科植物時,發現當地農民普遍栽培的一種磨芋,當地人稱為黃磨芋。科技人員將其引種至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栽培。2003年引種栽培的黃磨芋開花,通過對其植株及花序仔細的解剖比較研究,科技人員發現黃磨芋與疣柄磨芋在花的各部分形態及葉的形態是一致的,不同處在于黃磨芋為叢生(每叢13±7株,n=30),葉柄及花序柄不具疣狀突起。科技人員又經過多年的調查發現黃磨芋在西雙版納地區、思茅地區、紅河州等地的村寨中有栽培,而在野外沒有發現其分布。最后,科技人員參照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的有關規定確認黃磨芋為疣柄磨芋長期栽培得來的新品種。
黃磨芋與疣柄磨芋的主要區別有幾個方面:黃磨芋的葉柄及花序柄都沒有疣狀突起(圖2D),而疣柄磨芋的葉柄和花序柄都具疣狀突起(圖2C);黃磨芋的塊莖上的芽能形成獨立的植株,因此黃磨芋成叢生長(圖1B),而疣柄磨芋普遍為單株生長,極少發現有2分株的情況;比較切開后的塊莖,黃磨芋纖維狀結構較少(圖3F),而疣柄磨芋纖維狀結構較多(圖3E)。黃磨芋與疣柄磨芋相比很少開花。2002年引種栽培的一叢黃磨芋,2003年5月份開花一次后就沒有再開花。2009年引種栽培的60叢黃磨芋,2010年僅開出3個花序,而且開花后不結籽,2011年未開花。
開發利用前景:黃磨芋的利用有一定的特殊性,西雙版納地區當地居民直接將黃磨芋的塊莖煮食,另外黃磨芋的葉柄也被當地人直接炒食。對于磨芋屬其他種類一般都是先把塊莖制作成磨芋豆腐,然后再烹飪食用。在栽培適應性方面:黃磨芋在西雙版納地區生長良好,可以迅速的分株,抗病性好。
文章下載
圖1 黃磨芋花序(A)及叢生特性(B)
圖2 疣柄磨芋(C)和黃磨芋(D)葉柄的形態特征
圖3 疣柄磨芋(E)和黃磨芋(F)塊莖縱切面結構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海南欲新增花卉苗木種植面積3700畝
海南省持續大力推廣熱帶花卉產業發展,2016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12.8萬畝,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預計今年新增花卉苗木種植面積3700畝,花卉苗木年總產值可達到23.1億元。【詳細】
變色菊花首現天安門國慶花壇
本周末,夜晚的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將展開一場“大會戰”,多路人馬齊聚各司其職,擺放花卉、布置滴灌設備、調試夜景燈光……到下周一,這些靚麗的國慶花壇將展現在市民游客面前。【詳細】
新疆本土月季全國園林植物大會再獲殊榮
在剛剛落幕的2017年第三屆全國園林植物新品種新技術交流會上,新疆本地選育的“天山祥云”和“天山霞光”抗寒月季新品種獲得“現代園林最具價值新品種”稱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