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年太平洋生態系統推演
生物多樣性或將喪失20%
一項發表在《自然》雜志子刊《氣候變化》上的研究調查了在北太平洋公海上不同生物的分布情況,并探索了隨著全球海洋溫度上升和海洋生物生產力水平的改變,下個世紀的海洋生物的分布會如何變化。研究人員推斷,一些關鍵的海洋棲息地的位置將會偏移到600英里(約合966公里)之外。
為了進行實驗,論文作者采用了復雜的數學模型,并從為期十年的“TOPP”(太平洋捕食者標記)項目中借用數據。在2000年至2009年的TOPP項目中,23類物種身上被放置了4300個電子標簽,這個項目使人們對北太平洋捕食者的活躍地區和遷徙模式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理解。
北太平洋過渡區是關鍵的棲息地之一,北方冰冷、營養豐富的北極水和南方溫暖、相對貧瘠的海水在此交匯。作為一條橫跨太平洋流域的走廊,這塊區域有許多海洋捕食者,如各色海洋哺乳動物、金槍魚和海鳥。研究表明,北太平洋過渡區的位置可能會偏移600英里,進而導致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喪失20%。
在太平洋的頂級捕食者中,鯨魚等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鯊魚的情境最危險。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在關鍵棲息地的數量最高可能減少35%。但是諸如海鳥和金槍魚之類的動物則可以從中受益,因為它們的耐溫能力強,潛在的覓食區域將會擴大。
該項目的研究員艾略特·哈森說:“對那些已經不堪承受過度捕撈和其他人類影響的物種來說,遷移時間的增加和棲息地的喪失將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合理模擬海洋生態系統的變化,就可以區分優先次序,主動應對。”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