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的一張名片,保護好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是騰沖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近期,騰沖縣緊緊圍繞“綠色騰沖”、“生態騰沖”的建設目標,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認真開展退耕還林、綠化造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不斷壯大特色經濟林產業,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保護與管理工作,全面推動農村能源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基本形成了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公園為主要保護實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野生動植物數量明顯增加,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
培育生態文明意識 推動全民參與建設
為構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家園,讓群眾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騰沖縣把生態文明理念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和千家萬戶,不斷增強轄區群眾的生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
在2008年云南省政府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之后,騰沖縣當即組織傳達會議精神,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及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統一安排部署全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騰沖縣先后制定了《騰沖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實施意見》、《騰沖縣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任務分解方案》、《騰沖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工作制度》等,把生態建設、自然資源保護、污染治理等工作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鄉鎮、部門和相關責任人,確保了工作有序推進。
為了提高群眾資源環境保護意識,促進資源節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騰沖縣還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了“生態示范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境友好企業”、“綠色家庭”等創建活動,營造了生態文明氛圍,推動全區群眾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
加大涉林執法力度 嚴防外來物種入侵
騰沖縣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特點鮮明。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中,騰沖縣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嚴防外來物種入侵。
在執法過程中,騰沖縣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聯合、聯動執法,嚴厲查處破壞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資源的各類案件,嚴懲自然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建設和開發行為。兩年來,全縣共查處破壞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資源的各類案件908起,打擊處理違法人員1072人,抓獲并處理犯罪嫌疑人66人,關閉了所有在礦山管理中不執行安全環保要求的建設和開發項目。
在嚴防外來物種入侵中,騰沖縣認真按照“屬地管理、政府負責、部門各司其職”的要求,加強紫莖澤蘭、薇甘菊、鳳眼蓮、福壽螺等外來入侵物種的防護工作,一方面通過科學建立防控區域,合理布設監測點位,將入侵的外來物種控制在蔓延萌發狀態;另一方面,加強監測預警,注重群防群治和社會廣泛參與,通過采取激勵措施,扶持鼓勵磚瓦窯、石灰窯經營戶收購外來入侵物種代替燃料等,有效控制了外來物種入侵。
騰沖縣通過加大涉林執法力度,嚴防外來物種入侵,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成為中國乃至和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最獨特的地區之一。目前,全縣分布有高等植物1400多種。其中,裸子植物15種、蕨類植物100多種、苔蘚植物47種,列入國家級保護植物22種、省級保護13種;鳥類有250多種,獸類有43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野生動物有71種。
持續開展生態建設 構建生態經濟體系
騰沖縣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道路,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現代林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清潔能源等環境友好型產業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
騰沖縣在把旅游產業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精心培植的同時,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在旅游開發項目建設中,實行以項目質量、環保措施、資源和能耗挑商選資,提高環境保護準入“門檻”。為確保環境安全和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騰沖縣先后勸退、調整、終止了一批環保措施不完善、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到位、污染問題突出的開發合作項目,形成了保護與開發相協調的良好格局。截至2009年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7%,林木綠化率達73.3%。目前,全縣自然保護區面積達585平方千米,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0%。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