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將成為城市規劃的重心
2012-11-20 08:42:37 來源:中國科學報 瀏覽次數:
記者:您覺得在城市的規劃、設計、建造中,科學原則、美學原則和以人為本之間是什么關系?
葉裕民:在城市規劃發展的過程中,科學、美學和以人為本的原則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以人為本是最根本的原則,它包含了科學原則和美學原則。“以人為本”是人類社會演進的基本規律,本身具有其科學性。
城市規劃領域的科學原則在經典的《雅典憲章》中得到完美體現,它根據當時雜亂無章的發展格局提出城市規劃的目的,把城市清晰地劃分為不同功能的區域。
從功能分區的角度看,《雅典憲章》具有歷史進步性。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大城市的經濟發展重心轉向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這些產業低碳、綠色,與居住功能的沖突性減弱。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城市規劃越來越超越《雅典憲章》,走向職住平衡的緊湊規劃。關注生態環境,關注歷史遺產保護,關注住房與居民生活質量,關注大批新進入城市的農村人口發展的需要,這就是《馬丘比丘憲章》的進步。同樣以人為本,在不同的經濟和技術發展時代,規劃方案是不一樣的,但是以人為本卻是規劃不變的追求。
可以說,城市規劃領域的科學原則是與時俱進的。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演進,人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要,都要求城市規劃有不同的空間安排,這完全取決于因地制宜的科學性。所以科學原則和以人為本具有一致性。
關于美學原則,在西方國家的城市規劃史上,19世紀曾經有過一場起源于芝加哥的“城市美化運動”,這一運動后來風靡西方國家。很多城市為了“美化”將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向廣場和綠化項目,使得政府財政難以為繼。同時大型項目反而降低了市民生活的便捷性。這說明單純追求所謂“美”是不適宜的,對“美”的追求要與人的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契合。
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美不是單獨美學意義上的美,而是與人的尺度和人的需求相適應的美,并且要將“自然之美”與“社會公正之美”及“歷史文化之大美”相結合。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它們是這座城市的記憶、驕傲和獨特的凝聚力。所以在城市規劃時要把這種文化理念充分挖掘出來,這是城市規劃美學應該貫穿的基本特征。
記者:城市規劃應該怎樣做才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
葉裕民:我國目前城市規劃的核心問題是沒有反映新增城市人口的需要。城市化發展的核心是兩個轉化:一是通過空間流動實現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化;二是通過社會流動實現城市邊緣人群向社會中間階層的轉化,最終形成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結構。改革開放30年來,城市只提供給這些新增成員生產性空間,而沒有向其提供生活性空間,這實際上是沒有滿足城市化的要求。
城市化的最終目的是將城市邊緣人群轉化為中產階級,整個社會以中產階級為主,社會才會走向穩定。在這個過程中,進入城市只是第一步,社會還需為這些人提供發展的條件。首先是人的學習的需要。但我國目前尚沒有面向農民工的教育培訓體系,沒有給他們全面的培訓和上升的機會。上升通道的阻塞會導致邊緣階層的積累,這是與社會發展的趨勢相違背的。其次還應包括醫療和社會保障等等。
我們需要關注的首先是健康、住房,其次是教育培訓,再次是制度性保障,最后是社會性基礎設施的完善。這四個方面的改善勢必會帶來城市邊緣群體的工作熱情,加速完成產業結構的轉型。
記者:在城市規劃中,是否存在非科學性決策影響規劃的現象?
葉裕民:現在城市規劃中的非科學決策肯定是有的,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當前城市運行的機制當中,地方政府的執政理念尚未完全轉移到“以人為本”上來,還是較多地關注經濟增長、少數利益集團的需求和城市物質工程。“政績工程”必然導致不能從整體上對城市進行規劃,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和人的很多方面的需求得不到關注,由此造成規劃決策的非科學性。
影響城市規劃決策科學性的另一個因素來自規劃師自身。城市規劃師是一批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精英分子,他們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社會追求。但我國的城市規劃大部分是由建筑學背景的規劃師來設計,這種工學背景使得他們對物質規劃和技術規劃得心應手,但由于缺少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知識結構,他們并不能完全透徹地理解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規律和人的需求,很多規劃師空有“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但是卻缺乏“以人為本”規劃的實踐能力,使得很多規劃方案沒能深刻體現“人”的需要。
編輯:dong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