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榕小蜂專性傳粉維持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榕樹-榕小蜂專性傳粉通常被用作一模式研究系統,來了解專性傳粉與傳粉者隔離對被子植物合子前生殖隔離及物種多樣性形成的影響。已有的研究認為,不同種傳粉榕小蜂對雌花期榕果的特異揮發物的識別是實現傳粉者隔離的主要機制。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動植物關系組博士研究生王剛等通過對同域分布的雞嗉子榕 (Ficus semicordata)二個變種的詳細研究發現,該種的榕小蜂是通過長距離的嗅覺信號識別和短距離的接觸信號共同實現榕樹和榕小蜂之間的相對專性傳粉關系。
雞嗉子榕是西雙版納地區常見的一種雌雄異株、地下掛果的小喬木,成熟雌果香甜可口,常被鳥類、果蝠和嚙齒類動物取食。雞嗉子榕兩個變種形態差異明顯,且被不同專性傳粉榕小蜂傳粉;同時二種榕樹的花期重合并經常同域分布,因而是研究榕屬植物專性傳粉關系和生殖隔離機制維持的理想材料。作者首先對雞嗉子榕的雌花期榕果的揮發性氣味進行提取分析,并在室內采用Y型管試驗比較不同氣味對兩種傳粉小蜂的引誘能力;為檢驗先前研究中被忽略的榕果表面觸摸信息在榕小蜂近距離宿主判別中的作用,作者通過在半人工控制條件下,觀察比較傳粉榕小蜂在宿主和非宿主榕樹的雌花期榕果上的進果行為;同時,作者還進行了人工雜交試驗和種子萌發實驗,來評估榕小蜂的錯誤拜訪對榕樹繁殖的可能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1)雞嗉子榕兩變種榕樹雌花期榕果揮發物的構成差異極顯著,但兩種榕小蜂對揮發物的反應不同,其中一種小蜂對兩種揮發物沒有明顯的偏好性;這說明在該系統中,榕果特異揮發物并不能保證對傳粉榕小蜂的專性吸引;2)當將榕小蜂引入雌花期榕果表面上時,兩種榕小蜂都會用觸角連續敲打榕果表面。兩種傳粉榕小蜂在非宿主榕果上都傾向離開,而在宿主榕果上都傾向鉆入果腔。近距離的榕果表面接觸信號對兩種榕小蜂的宿主判斷起到很關鍵的作用;3)兩種榕小蜂均能突破榕果苞片口物理隔離而進入非宿主的雌性榕果內進行授粉和產生種子,雖然被非傳統榕小蜂授粉的榕果產生的種子數目較少,但雜交種子和純合種子在萌發階段均具有極高的萌發率(97%-99%),提示兩榕樹變種上的專性傳粉關系可能并不太穩定,變種間雜交和基因交流有可能發生。
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mechanism of pollinator specificity between two sympatric fig varieties: a combination of olfactory signals and contact cues為題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Annals of Botany雜志上。
雞嗉子榕的二個變種雌果形態 (A) F. semicordata var. semicordata (FSS) and (B) F. semicordata var. montana (FSM)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福建:移植榕樹造新景 合理利用苗木資源
榕樹為福建省近年來用于行道樹布植的主要樹種之一,具有成長快,樹形高大、綠化景觀效果好的主要特點。【詳細】
福州將打造百余條林蔭道
未來兩年,福州將建設榕樹公園3個以上;建設茉莉花公園5個以上,栽植茉莉花50萬株以上;提升完善林蔭道路100條(段)以上;建設改造提升公園綠地10處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園林綠地100萬平方米以上【詳細】
最新版城市園林植物推薦名錄出爐
最新版城市園林植物推薦名錄出爐,禁種名單一半為榕樹類,定了以后,昆明種這204種植物。【詳細】
福州:編制“榕蔭規劃”為城市撐上“綠傘”
市園林局也有意編制“榕蔭規劃”,擬在道路兩旁綠化帶、渠化島、火車南站廣場及城市發展展示館的公建綠地等處植榕,以及建榕蔭停車場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