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林業信息化讓樹疙瘩賣出黃金價
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城關鎮謝家營村一組田雙雙
我的家鄉,在鄂西北襄陽市谷城縣,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區縣城。“地無三尺平,路無三里直”,這是我家鄉的真實寫照。雖然自然環境艱苦,經濟發展跟不上沿海地區,但這里山清水秀,林豐草茂,是漢江中上游的自然綠洲。我家世代居住在林區,廣袤的大山和森林中無邊的綠意,讓這方土地成為我們熱愛的詩意家園。
俗話說,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在解放之初,家鄉的先輩們也承襲著靠山吃山這樣的老路,他們將山中的木材砍伐下來,然后沿著漢江流放到漢口、到九江的碼頭出售,然后換回生活用品。但是,林木稀疏了,水災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也頻繁起來,人們這才恍然明白,原來一味地砍伐并不能帶給家鄉改變,也不能帶來富裕生活,唯有保護自然環境,綠化種樹,才能維持生態平衡,才會脫貧致富。改革開放后,人們自覺退耕還林,加快荒山綠化,前幾年,咱們縣城還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綠化百佳縣”。我家以前那擱荒了十多年的荒山,也在前幾年植上油茶樹,現在已經是綠油油的一片了。
家園綠了,環境美了,林區呈現綠樹蔥蘢的樣子,來這里游玩或者度假的游人也漸漸多了起來。但是,對于林農來說,咱們的生活卻絲毫沒有起色,“守著金疙瘩,過著苦日子”,這是林農們互相自嘲的話。“要是在沿海地區就好了,我這片雜樹,能賣幾萬元”;“我這片果林,估計能值十多萬”,每每聽到這樣的話,作為一個林農的后代,我為他們扼腕嘆息,畢竟,咱們這太偏僻了,木材運不出去,即便運出去,除開運費也值不了幾個錢,這里更沒有林特產品深加工企業,山貨也賣不動。無聊的時候,我就坐在自家林中的樹樁著,看著茂密的樹林發呆,想象著這樣的林子要能帶給我們幸福的生活,那該多好!
這樣的暢想,很快變成了現實——林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和《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技術指南》的頒發,猶如一抹清麗的陽光,透過森林的霧霾,照到了咱們林農的身上。對咱們林農來說,林業信息化的發展,首先就讓咱會種了。以前,我們種白楊就僅僅是白楊,種華南松就只有華南松,現在種白楊的時候,還套種中藥材,苜蓿,天麻,都是一些暢銷的林特產品。“不要問我們這些技術從何而來?”林業信息化的實施,讓基層林業部門抽出部分資金助力我們村里牽上網線,連上互聯網。種什么與如何種?只要在網絡上學習一下,株與株的距離,行與行的間隙,一目了然,一看就會。
其次,林業信息化的發展,讓咱們林農種的林特產品,能賣出去。我家有四十多畝山林地,2006年的時候,依次植上了油茶樹和白楊樹,白楊樹長得二米多高的時候,父親在林間的空地上種上了苜蓿,并且依照網絡上的教材,取得了豐收,但在賣的時候,卻讓我們著了急,正在這時候,我們鄉鎮林業站的領導來到家里,指導我們在網絡上發布產品出售信息,還別說,信息才發出去一天,湖南有家藥材公司就打來電話,一次性收購我家的苜蓿,價格比我們當地二手商販還高很多,這讓我家著實小賺了一筆。
現在,我家是林業信息化的堅實擁躉。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諸如油茶樹長毛毛蟲之類,我們會在網上咨詢專家,專家會讓我們買什么藥,按什么比例噴灑,如何才能防治等;碰上自家有什么滯銷的產品,我們也在網絡上發布出售信息。前一段時間,我家清理一段去林間的山路,挖掘機將路畔的鐵樹樁和柏樹樁都給挖了出來。要是放在往年,父親定然會將這些樹疙瘩抖抖泥巴,然后拿回家當作柴火燒掉。但今年不一樣了,那天我剛好看到父親正往家里運樹疙瘩,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掏出自己的相機拍了兩張圖片往網絡一傳,發布了一個出售“樹樁、樹疙瘩、根雕原料”的信息,想不到,一時間求購者如云,將我手機都打爆了。
昔日樹疙瘩,如今賣出黃金價,對于咱們林農來說,這就是林業信息化的好處,它實實在改變著原有的林業生產方式,讓咱們林農深居林區,儼然與世界沒有距離;它也是一條信息的高速通道,只要駛上這條通道,幸福和富裕的生活,也就不遠了。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湖北秭歸:庫岸生態修復忙
5月29日,工人在秭歸縣茅坪鎮銀杏沱水域庫岸生態修復工程現場施工(無人機航拍)。【詳細】
湖北恩施:打造生態修復基地
日前,湖北省恩施市檢察院檢察官來到該市小渡船街道辦事處銅廠坡桃花觀光園里走訪查看桃樹的截干定形情況。這片占地面積183畝的桃花觀光園,是今年該市新增的三個【詳細】
湖北省濕地保護體系初步形成
11月11日,記者從在武漢召開的第四屆湖北生態文化論壇獲悉,我省已建各類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區168個。其中國際重要濕地3個,分別是沉湖、洪湖和大九湖,居中部第一;國家濕地公園63個,居全國第三;我省國家級和省級濕地自然【詳細】
湖北擁有63個國家濕地公園居全國第三位
11月12日,第四屆湖北生態文化論壇在園博園長江文明館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