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鹽堿地種樹不換土也能枝繁葉茂
一邊是鹽灘荒灘,一邊是小樹青蔥。在濰北伸入海中10公里、堆沙而成的新攔海大壩上,土壤含鹽量超過1%,原土栽植的6公里中國檉柳綠化帶一片蔥翠,分外惹眼。11月25日,“濱海鹽堿地檉柳培育及原土綠化技術與應用”成果在濰坊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打破了同類鹽堿地只能換土綠化的魔咒,將綠化成本直降80%以上,且不毀田,保護了耕地。
栽植綠化帶和完成此成果的單位是山東三益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攔海大壩、濰柴重機、濰坊麗波日化等地造林30萬平方米。
山東省林科院副院長劉德璽告訴記者,檉柳是世界上最耐鹽堿的樹種,但自然分布種類外形差,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較低。省林科院在承擔“山東農業良種工程”子課題“抗逆林木良種選育”研究時,有方向地培育檉柳良種,保留耐鹽堿等優良特性,改良喬木化、提高生物量、加快生長速度。他們采用選擇育種方法,從自然界選取比常見的甘蒙檉柳綠期更長、枝葉更茂密的“中國檉柳”,對其幾百個品系逐一進行耐鹽堿性、生物、生態學等特性的測定和評價,培育出優良品種“魯檉1號”、“魯檉2號”。
2009年,三益園林和省林科院偶然接觸,獲知了這個研究方向,決定將其產業化。“我們公司3個合伙人開著3部車、3個月在渤海灣畔跑了3萬公里,找到了30棵樹,保存為種質資源。”三益董事長李獻禮告訴記者,“這種樹在檉柳叢中老遠就能看到,枝葉很密、很綠、很少開花,而一般的檉柳(甘蒙檉柳)枝葉稀疏,低矮,一年三季滿頭干葉白花,缺乏綠化效果。”
找到這些“寶貝樹”以后,三益開始研究大規模育苗栽培技術。現在,他們可以做到四季育苗、夏季快繁、嫩枝扦插。記者在其育苗基地看到,大棚內一株株小樹苗舉著嫩葉鮮綠可人,而一旁3年樹齡的已長到約3米高了,和普通檉柳的灌木形態不同,大部分顯出了喬木的樣子,有比較明顯的主干,形似松柏,三益形象地將它定名為“濰北鹽松”。
李獻禮告訴記者,常規的鹽堿地換土綠化,需換掉1-1.5米的土,底部鋪石子、埋排水暗管、鋪草簾,這些投入就要150元/平方米,加上苗木保活,總造價約300-400元/平方米。一旦樹木長大,根系穿透隔離層還會黃梢死掉。而他們這樣原土綠化,成活率可達90%,成本只有40-60元/平方米。在這些“先鋒”檉柳改善土質后,逐步可搭配沙柳、竹柳、白蠟、木槿等植物,提升綠化效果,實現資源節約、生態高效、可持續發展。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