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良種化為“綠化山西”提質增速
蒼松偉岸始于一粒種子,萬木蔥蘢更顯良種品質。
由“十一五”初期的林木良種率僅為31%,到目前的50%,短短幾年間,我省的林木良種化發展可謂步入了“快車道”,而林木良種率的大幅攀升,不僅為實現“綠化山西”的宏偉目標提升了內在質量,更為建設山川秀美新山西加快了速度。
良種的魅力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這就是良種的魅力。
實施“生態興省”、“綠化山西”的戰略目標,不單單是要多造林,在數量上增綠色,更高層次的追求是要造好林,提高綠色的質量。為此,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林木良種基地建設,使之為“綠化山西”夯實了基礎。
為了建好林木良種基地,2011年以來,我省認真實施國家林木良種補貼試點項目,層層落實良種補貼對象,拓展良種補貼范圍,將國家給予的補貼資金用足用好。同時,省財政每年拿出320萬元,各市縣也拿出一定的資金對林木良種給予補貼。在國家、省、市、縣四級良種補貼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我省良種基地的基礎設施、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基地的良種繁育能力得到提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
11月22日,記者在靜樂縣國家華北落葉松基地看到,該基地已形成1755畝的種子園,其中種子生產區1200畝,種子資源收集區105畝,采穗區105畝,試驗林345畝,已成為頗具實力的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
省林業廳種苗管理總站站長張芝慶告訴記者,通過強化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目前,我省已有8個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8處省級林木良種基地、35處市縣良種基地,總規模達到10余萬畝。良種基地的崛起使我省林木良種率由過去的31%上升到50%,大大提升了“綠化山西”的質量。
植樹造林種苗先行
我省通過大力實施林木良種基地建設,使全省種苗結構得到了優化,各類苗圃快速發展。目前,全省已形成了晉北以樟子松、華北落葉松、油松、新疆楊等針葉類苗木為主,中部以國槐、白皮松、毛白楊、檜柏等園林樹種為主,晉南以華山松、毛白楊、柿子等鄉土樹種為主,比較合理的種苗生產布局。全省發展苗圃19926處,面積53533.3公頃,其中,國有苗圃576處,面積10415.9公頃,占全省的19.47%;鄉村集體苗圃540處,面積占全省的11.14%;民營和個體苗圃18810處,面積占全省的69.39%。全省以集體苗圃為骨干,民營個體苗圃為主體的社會化、多元化、專業化、產業化的苗木生產大格局基本形成。
隨著種苗優化,苗圃發展,我省種苗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苗木生產面積由“十一五”的45萬畝發展到現在的80余萬畝,總產苗量52億株,年可出圃合格苗木20億株,基本可以滿足全省荒山造林、發展經濟林的需求。
尤為可喜的是,優質大苗數量顯著提高。以今年為例,針葉樹苗高≥3m闊葉樹胸徑≥6cm的數量達到1億多株,經濟林苗木達到3億多株,分別比“十一五”期間增長2.5倍、5.8倍。
優質種苗多了,造林成活率高了,林木生長快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這無疑又為“綠化山西”加油提速。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