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沙漠綠洲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為了建設美麗中國,打造我國北方生態屏障,阿拉善盟將在烏蘭布和沙漠建設生態沙產業示范區。11月28日,內蒙古阿拉善生態沙產業高峰論壇在阿拉善經濟開發區舉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為什么要建設美麗中國?正如一位代表所言,當前之所以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凸顯,石油、鐵礦石等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另一方面環境污染嚴重,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由此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
嚴峻的現實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當環境被污染到一定程度時,將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太湖藍藻事件”便是活生生的例證。自然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只顧發展經濟而無視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這種發展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發展的本質是為了生活越來越好,而衡量好生活的標志除了衣食住行等“生活硬環境”,任何時候都少不了水和空氣等“生活軟環境”。一條河水污染變黑只要一年半載,而再使之變清,不僅耗費巨資,而且耗時漫長。
21世紀什么是最大發展潛力?生態環境。生態境是最大的生產力,重要的是,這種生產力是可持續的。現代人生活越來越好,也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對綠色健康的東西,無論是青山綠水,還是沒有受污染的食品,越來越受到青睞。先發展、后治理的“沖動型發展”模式已經給了我們太多的現實教訓,事實證明,這是一條不可持續之路。
阿拉善在沙漠中建造綠洲,打造北方生態屏障,走的正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是落實貫徹十八大精神的鮮活范本。這樣的“實踐”和“范本”多了,一個可感可知的“美麗中國”必將早日成為現實。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朱建寧:美麗中國背景下的國土風貌整治
從歷史來講,古今中外好的園林作品,都是國土風貌或者國土典型特征的再現。只不過對于國土風貌的再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關心奇特的一些方面,以中國園林為代表【詳細】
遼寧錦州南山:“沙土源”亮出風景線
經過生態修復,遼寧錦州南山如今已是郁郁蔥蔥,生機勃勃,成了一座翠綠的屏障,遮擋住了常年由南向北吹往錦州城的風沙。【詳細】
珠峰保護區建立近30年 成世界屋脊生態屏障
“雪豹被視為‘高海拔地區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全球瀕危物種雪豹從不足100只增加到200多只,說明這些年來國家在珠峰地區實施的保護政策積極有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