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關于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重慶市園林事業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現就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城市園林綠化作為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公益事業和民生工程,承擔著生態環保、休閑游憩、景觀營造、文化傳承、科普教育、防災避險等多種功能,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促進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
各地住房城鄉建設(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統一思想,落實各項措施,積極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創造良好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城市園林綠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切實加強全過程的控制和管理,推動園林綠化從重數量向量質并舉轉變,從單一功能向復合功能轉變,從重建設向建管并重、管養并重轉變,實現城鄉綠化面積的拓展、綠地質量的提高和管養水平的提升,促進城市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科學發展。要樹立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加強對城市所依托的山體、河湖水系、林地、生物物種等自然生態資源的保護,堅決糾正急功近利、貪大求洋等違背科學發展觀和自然規律的建設行為。
量質并舉,功能完善。要在合理增加城市綠量的基礎上全面提升綠地品質。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設計,進一步完善綠地系統布局和結構,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景觀、游憩、文化、科教、防災等多種功能的協調發展。
因地制宜,資源節約。要以“節地、節水、節材”和“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城市空氣和水體污染、減少城市建筑和基礎設施能耗”為核心,在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建設和養護管理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獲得最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城市政府責任,強化政府在資源協調、理念引導、規劃控制、財政投入等方面的作用,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進入園林綠化的運營和養護,提升社會公眾在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和管理各個方面的參與度,實現全民“共建共享”的和諧發展。
(三)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到2020年,全國設市城市要對照《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完成等級評定工作,達到國家Ⅱ級標準,其中已獲得命名的國家園林城市要達到國家Ⅰ級標準。
當前園林綠化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在積極拓展城市綠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均衡綠地分布,加強城市中心區、老城區的園林綠化建設和改造提升;緊密結合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出行等需求,加快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地、道路綠化和綠道建設;繼續推廣節約型園林綠化;不斷完善綠地系統綜合功能;以保護城市規劃區內水系、山體、濕地、林地等自然生態資源為依托,統籌城鄉綠化發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發展
(一)堅持公益性、專業化發展方向
城市園林綠化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的原則,不能將城市公園綠地片面視為旅游資源和旅游產業內容,違背其公益性質進行經營性開發。城市園林綠化是涉及生態、土壤、植物、城市規劃、建筑等多個專業的系統工程,不能簡單等同于植樹造林,進行粗放式建設和管理。城市園林綠化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礎設施,與城市建筑物、構筑物及各類市政基礎設施密不可分,必須統一規劃、協同建設、綜合管理。
(二)加強科學規劃設計
1.增強綠地系統規劃的強制性和可實施性。各設市城市、縣城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綠地系統規劃的編制或修訂工作,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依法報批。綠地系統規劃應根據地域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特征,合理設置各類綠地及園林綠化設施,采取點、線、面、環等多種形式,進行科學布局,形成完整有機的系統。綠地系統規劃應包括綠地現狀分析與評價、規劃期限和目標、綠地指標、綠地系統總體結構、各類綠地布局、綠線、區域植物及引種育種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古樹名木保護、防災避險等主要內容。批準后的綠地系統規劃要向社會公布,各級人民政府要定期組織檢查,督促落實。綠地系統規劃確定的各類綠地實行綠線管制,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會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加快劃定城市綠線,綠線劃定后要在政府網站等主要媒體上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2.嚴格把好城市綠地設計方案審查、論證關。要將節約型、生態型、功能完善型園林綠化的具體要求落實到設計方案審查要求中,從源頭上控制追求高檔用材和過大規格苗木、從山區移植古樹到城市、引種不適合本地生長的外來植物、濫設粗劣雕塑和小品、使用昂貴燈具造景、盲目建設大廣場和大水景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做法。嚴格控制城市綠地設計方案中使用的苗木規格,胸徑大于15厘米的速生樹種喬木數量和胸徑大于12厘米的慢生樹種喬木數量在喬木總數中所占比例不得大于10%。
(三)提升綠地建設品質
1.積極拓展綠化空間。要對城市邊角地、棄置地全部實施綠化,結合市政基礎設施積極開展墻體、屋面、陽臺、橋體、公交站點、停車場等立體空間綠化。
2.均衡城市綠地分布。要結合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項目,通過拆遷建綠、拆違還綠、破硬增綠、增設花架花缽等形式,加強城市中心區、老城區等綠化薄弱地區的園林綠化建設和改造提升。
3.加快公園綠地建設。要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加快各類公園綠地建設,不斷提高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大力倡導文化建園,加大對地域、歷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高公園文化品位和內涵,打造精品公園。
4.完善居住區綠化。要加強對新建居住區綠地指標和質量的審核,并結合居民使用需求,通過增加植物配置和游憩、健身設施,對老舊小區綠化進行提升改造,完善居住區綠地的生態效益和服務功能。
5.建設林蔭道路。要加強城市道路綠化隔離帶、道路分車帶和行道樹的綠化建設,增加喬木種植比重,在降低交通能耗、減少尾氣污染的同時,為步行及非機動車使用者提供健康、安全、舒適的出行空間,達到“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蔭”的效果。
6.增強綠地防災避險功能。要通過合理利用城市濕地和增加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路面雨水引流設施等措施,增強雨洪調控能力,滯留和凈化雨水回補地下水。結合公園綠地、廣場因地制宜設置應急避難場所,按照相關標準、規范配備應急供水、供電、排污、廁所等設施并保障日常維護管理到位。
7.推廣節約型園林綠化。要針對不同城市水質性、水源性缺水的情況,推廣使用微噴、滴灌、滲灌、再生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等節水技術,探索并推廣集雨型綠地建設。綠地鋪裝地面要使用透水透氣的環保型材料,減少硬質鋪裝使用比例。堅持適地適樹,優先使用苗圃培育的鄉土植物種苗,通過科學配置,營建以喬木為骨干的復層植物群落,減少單一草坪應用,節省建設、養護成本。
8.實施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要加強城市規劃區內的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充分保護和利用城市濱水區域野生、半野生生境構建濱水綠地,推進城市水體護坡駁岸的生態化建設和修復,糾正隨意改變自然地形地貌、挖湖堆山、攔河筑壩、截彎取直、護坡駁岸過度硬化等建設行為。強化城市內自然山體保護和綠化,對違法開山采石取土造成的裸露、破壞山體盡快實施生態修復。
9.統籌城鄉綠化。要加強城鄉大環境綠化,結合城市道路、山體、水系、濕地、林地建設綠化隔離帶、綠道、綠廊等,強化城鄉之間綠色生態空間的聯系。縣、鎮園林綠化建設不能簡單模仿城市,要充分體現對縣、鎮自然山水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四)規范市場監管
1.加強從業單位資質和從業人員資格的管理。從事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的單位,要依法取得相應的資質,并在資質許可范圍內承接業務。設計人員、監理人員要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并在資格許可范圍內執業。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施工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質量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
2.完善工程建設程序。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根據園林綠化工程特點及管理現狀,研究制定規范工程建設程序的相關規定,完善項目報建、承發包交易、項目報監、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加強對各類園林綠化工程竣工驗收的監督管理,對其用材、用工、工藝、施工質量以及綠地指標的落實等嚴格把關。加大對違規項目的處罰力度,切實提高投資使用效率和工程建設水平,保障群眾利益。
3.嚴格招投標管理。園林綠化工程依法應當實施招投標的,要按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執行,并應充分考慮園林綠化的文化性、藝術性和園林植物具有生命力等特殊性,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方式確定設計、施工、養護、監理、質檢單位,禁止串標、圍標、低于成本價的惡意投標、弄虛作假等行為。
4.強化工程質量監督。要制定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完善對監理單位及監理人員的園林綠化專業技術資格要求,加強對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和施工技術指導。
5.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主管部門和質量監督機構,定期發布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養護、監理單位遵守法律法規、工程質量、誠信等情況,及時公布違法違規企業名單及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資質證書等處罰結果。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新時代,新園林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今天在廣西南寧開幕。兩年來,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南寧市成功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精彩紛呈的園博園【詳細】
住建部發布10項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
住房城鄉建設部6日在廣西首府南寧舉辦了【詳細】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