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建設秀美家園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江西宜春市按照“生態立市”的原則,大力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弘揚生態文化,打造宜居城市,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宜春市委書記謝亦森認為,“既不能守著青山綠水受窮,也不能踩著垃圾污水致富”。作為全國首批生態試點城市,宜春近年來積極發揮生態優勢,堅持點、線、面結合,實施森林生態恢復保育、城市森林建設、通道綠化、鄉村綠色家園建設、生態旅游綠色景觀建設、珍貴用材林建設、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培育、高產油茶培育利用、毛竹豐產林培育、生態文化建設等“十大工程”,進一步保護和彰顯了宜春的生態資源優勢。今年,宜春市政府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成為江西唯一獲此殊榮的設區市。
從“撿到籃里都是菜”到“不是好菜不進籃”,宜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宜春積極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立足當地產業基礎,嚴把項目準入關,大力引進和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依托豐富的鋰資源優勢,提出“舉全市之力,聚全球資源,建設千億工程,打造亞洲鋰都”。全國首個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落戶宜春,吸引了一批重大鋰電項目的落戶。
依托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苧麻生產基地,宜春致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宜春以發展“三品”農業、循環農業和推行精準農業技術為重點,建設了一批生態農業示范園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發展糧食、生豬、肉牛、家禽、油茶、中藥材、竹木、苧麻、果業、有機農業10大優勢特色產業,并將富硒農業開發作為生態農業發展的新亮點,走品質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的生態農業發展道路。全市有機農作物基地面積已達20萬畝,有機產品認證數達72個。
宜春還立足生態優勢,適時提出“顯山露水、淡雅宜人”的城市發展理念,全力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城市。宜春利用“四面環山相抱,城中秀水穿行”的自然風貌特色生態空間,以水道、綠道組成的綠色廊道為紐帶,將中心城區的公園、游園、廣場、專用綠地等串聯起來,形成生態綠地系統格局。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宜春將中心城區規劃中預留15%的面積作為生態環境保留地,水域和生態綠地面積占到城區總用地面積的21%;明確城區坡度大于45度的山體全部保留,并制定嚴格的景觀控制線,保護好山體的視線走廊,將山還于自然、還給市民。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江西仰天崗國家森林公園銀裝素裹
1月29日,江西省新余市仰天崗國家森林公園初雪如畫。連日來,江西省新余市持續低溫,被譽為新余市城市后花園和【詳細】
江西九江市千年古鎮永修吳城
永修吳城位于永修縣東北,鄱陽湖畔,距縣城33公里,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歷史上與景德鎮、樟樹鎮、河口鎮并稱江西四大名鎮。這里有一望無際的濕地草原,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是國家級候鳥保護區,有"候鳥天堂"之【詳細】
江西又有三個國家公園入選“中國森林氧吧”
第三批“中國森林氧吧”榜單正式發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