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清理公園食肆 還要幾個5年?
近日報載,廣州流花湖公園內的食肆竟達11家之多,市民歷數其阻礙拆墻見綠、占據湖面風光、侵占公園綠地、放任機動車駛入等“四宗罪”。
公園被蠶食,這并不是流花湖獨有。前段時間媒體就報道:珠江公園內,由友好省份――加拿大卑詩省興建的木結構園林景觀項目被圍起來建成“私人會所”;磨碟沙公園中,四個公共涼亭被一家公司占據,改造成高檔餐廳會所;天河公園里也有好幾間茶園會所、西餐酒廊和影樓;荔灣湖公園同樣被餐館蠶食……
可以說,廣州多處公園“淪陷”由來已久,人們甚至無法分清究竟是食肆坐落在公園里,還是公園坐落在食肆群中。如此亂象,不禁讓人懷疑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能力,并猜測這些食肆、商業機構背后是否有什么高深莫測的背景或利益勾連。
猶記得2007年廣州市兩會期間,吳振鑫等市人大代表就對流花湖等公園遭蠶食的狀況提出整改意見,當時的市政園林局明確表示,近期將取消流花湖公園內的“色色婚紗影廊”等服務項目;部分對景觀影響不大但今后沒有必要保留的經營項目,將在合同期滿后予以取消。
誰知5年時間過去了,色色婚紗影廊依舊風雨不動,至于那些“合同期滿后予以取消”的項目,同樣也未聞取消的聲氣,莫非又神不知鬼不覺地續期了?那么,究竟是誰賦予了公園管理方利用公共資源謀利的權力?這些獲利又究竟以何種形式反饋給市民,抑或只是落入了某些人某些單位的口袋?
誠然,公園內可以保留一定數量的小賣部、餐廳、咖啡廳、攝影部等經營項目,作為常規配套設施,但這些配套設施在數量上如何控制、如何管理好、以避免過多侵占公共利益,則考驗相關部門的管理能力。而從廣州多個公園被蠶食、且在社會批評之下多年仍無改觀的狀況看,公共利益受損害已是事實。
清理公園食肆,政府部門應給出一個可期待的時限,其中第一步,就是公布這些食肆、商業機構與公園方面簽訂的合同期限,接下來,再充分討論公園內應保留哪些設施,取締哪些設施,讓公園內的食肆、商家數量處于可控狀態。希望這一次,相關部門能將這拖了5年也未解決的老問題處理好,也期待人大代表繼續給力,監督公園還綠地于市民。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