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生態文明不是簡單污染防治
最新一期的《學習時報》刊發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的答問全文。周生賢指出,生態文明絕不是簡單的污染防治,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社會形態。
周生賢說,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式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堅持和實現科學發展,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融合相協調,賦予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生態尺度。
周生賢認為,建設生態文明,并不是放棄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態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揚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理念和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周生賢指出,生態文明絕不是簡單的污染防治,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包括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發達的生態經濟、完善的生態制度、可靠的生態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節約環保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強永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本質要求。
周生賢強調,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不足和保護不夠的現象同時存在,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忽視資源環境保護,經濟建設難以搞上去,即使一時搞上去最終也要付出沉重代價。這就要求堅持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周生賢提出,建設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其中,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最為重要,要抓住時機,開拓進取,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享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生產生活環境。
編輯:qijian
相關閱讀
環保部:各地查處逾7000個自然保護區問題
七部門將成立10個聯合巡查組查31省區重點問題問責情況【詳細】
環保稅開征進入倒計時 如何征管挑戰大
隨著明年1月開征時點的日益臨近,環保稅開征已經進入倒計時。記者日前從業內獲悉,為了保障這一全新稅種順利開征,目前稅務部門正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緊鑼密鼓做好開征準備工作,包括交接排污企業信息、稅源摸底和信息共享平臺征管系統開發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也即將上報國務院審議。【詳細】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