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34:劉秀晨《綠色的云》之石景山綠色廣場規劃建設紀事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國務院參事劉秀晨先生長期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工作,是全國綠化獎章、國優工程獎、北京市園林設計一等獎獲得者,北京市第一批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北京市勞 動模范;為國務院"有貢獻的科技專家",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劉秀晨先生是業內實踐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他還出版過諸多文集,《綠色的云》是其專著之一。 中國風景園林網推出劉秀晨先生的專著《綠色的云》系列文章,本期推出《綠色的云》之《石景山綠色廣場規劃建設紀事》。
石景山綠色廣場規劃建設紀事
劉秀晨
2000 年初,北京市石景山區的領導找我商討,想把 1985 年建成的石景山雕塑公園改建成綠化 廣場。我認為這個公園從設計到建成開放在當時都較有影響,園容園貌挺不錯的,不必花大氣力推 倒重來,不如用這筆錢新建一個廣場。明智的區領導欣然接受,于是促成了石景山綠色廣場的完成。
石景山綠色廣場平面圖
石景山廣場實際上是石景山游樂園的前庭廣場,又是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石景山路)的一塊公 共綠地,它把游樂園和長安街連成一體。由于石景山路與游樂園的標高有近 5 米的高差,把廣場分 為靠近路邊的上廣場和靠近游樂園的下廣場。我曾經設想把上廣場挖低,使廣場大部分放在下廣場 的標高上。這樣做可以在石景山路上看游樂園一覽無余,但土方量太大,且這種"一覽無余"過于 直白和暴露。另一種辦法是"欲露先藏"--即形成兩個不同高程的廣場:上廣場與石景山路相聯系, 融于街景。只有走進下廣場,才能"豁然開朗"地體驗游樂園的現代氣氛。這一點,不是某些人講 的是設計疏忽,而是一種設計思路的展示。石景山廣場占地 6.6 公頃。東起五環路,西到八角立交橋, 南鄰石景山路,北到游樂園。這塊地原為游樂園的停車場,改造前集市嘈雜、車流無序。這次改做廣場的同時,把停車場有機地整合在廣場西側。廣場與游樂園大門在一條軸線上,突出是游樂園的廣場。同時與周邊的松林公園、八角公園、老山風景區連為一體,形成大片連續的城市綠地系統。
市花廣場
上廣場為"嬉水迎賓"、"華燈初上"和"綠波流霞"三個景區。位于軸線上的由此可進入水拱噴泉構成的"嬉水迎賓"是入口區,一開始就把人帶入一個互動的笑區。而"華燈初上"則與石景山路街景融為一體:大型廣場燈與銀杏、國槐、白皮松、玉蘭等林下鋪裝構成。值得一提的是長達200 米、高差 5 米的斜坡用樹木、草坪和大型色帶精心修飾,取名"綠波流霞"景區,形成上、下廣場的重要過渡帶。"奏"出了廣場的"時代旋律"。下廣場則由環繞全園的紅色瀝青機動車道圍合成一個大型跑道橢圓。軸線交匯處是直徑 30 米的下沉廣場:由石材拼合的菊花圖案和周邊矮牽牛組成的月季花(兩者為市花)圖案,交織為"姐妹花"主庭。成為廣場集散中心和演藝舞臺。西側的矩形平面由 30°的斜向路面和七座拱門(有人戲稱為"時光隧道")分割成兩半。一半為樹蔭,留給納涼的游人;一半為花壇,恭候賞彩的花客。花壇由于采用了不同色彩逐步退韻的矮牽牛花,宛如一塊斑瀾的"大花布",別致而新穎。加上花期較長,"五 · 一"到"十 · 一"花事不斷。石景山綠色廣場除具備了一般廣場的功能和手段外,風格力求明快、現代和獨特。所采取的個性手段是:利用高差、斜軸、色韻、虛實、大線條和大樹蔭。廣場落成后每天游人如織。應該說它被業內人士和群眾認同,并被評為北京市園林設計一等獎。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廣州花園”建設有了新進展
“廣州花園”的規劃建設一直備受關注。【詳細】
解讀北京石景山水系生態景觀規劃
斷霞低映,小橋流水,一川平遠。柳影人家起炊煙,彷佛似江南岸。【詳細】
北京石景山整治547個大雜院五成土地建公園
石景山區歷時一年半完成了547個低端產業聚集人群大院的整治,騰退土地179萬平方米,疏解人口5萬余人,未來5成以上的騰退土地將用于綠化,一批分布合理、景觀優美的城市森林生態公園群將在百姓身邊形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