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強調以馬克思生態觀指導生態文明建設
2012年全國環保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座談會今日在江蘇省昆山市召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直屬機關黨委書記潘岳在會上發表講話指出,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專題論述,首次將科學發展觀定義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茖W發展觀與生態文明已成為近年來黨建目標,更成為中國環保人必須為之無私奉獻的理想信念。
潘岳說,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應首先立足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系統了解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本立場觀點;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本立場觀點,才能更加系統深刻地闡述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
潘岳指出,馬克思的世界觀是一種深刻而系統的生態觀。馬克思、恩格斯原著,特別是馬克思與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已提出了資本主義除具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第一大矛盾外,還存在第二大矛盾,即人與自然的矛盾,表現為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條件的矛盾。第一大矛盾必然導致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第二大矛盾必然導致生態危機。
潘岳列舉了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著名論述。馬克思指出:“在工業中向來就有那個很著名的‘人與自然的統一性’,而且這種統一性在每一個時代都隨著工業或快或慢的發展而不斷改變。”“自然規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發生變化的,只是這些規律借以實現的形式。”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我們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一起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支配,僅僅是因為我們勝于其他一切動物,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而已。”“我們不要過于得意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我們的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的這種勝利,第一步我們確實達到預期的結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結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個結果的意義又取消了。”
潘岳說,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論述深刻說明,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在人類的生產和勞動過程中形成的,并且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自然規律永遠不會消失,其表現形式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人類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動中,要時刻保持著尊重和敬畏之心,萬不可有僭越之心和踐踏之舉,要按照自然規律,在自然的界限內活動,維持人與自然的基本和諧統一。
潘岳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態問題產生原因的論述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馬克思明確闡述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社會制度關系)的生態破壞性和探求一種新的生產關系的重要性。馬克思與恩格斯多次指出,資本主義的環境破壞是一種普遍的、全球性的生態破壞,根源在于資本的無限擴張沖動和全球性生產體系,資本主義的侵略不僅是資本的全球侵略,也是生態環境的全球破壞。不僅如此,資本主義條件下的這種生態破壞很可能是國際轉嫁性的和“生態帝國主義的”。同時,馬克思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制約著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反過來也制約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真正實現只能伴之以人與人社會關系的根本改變。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明確指出的,“生產力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達到這樣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產生出來的生產力和交往手段在現存關系下只能造成災難,這種生產力已經不是生產的力量,而是破壞的力量(機器和貨幣)。”“人們對自然的關系又制約著他們之間的關系,而他們之間的關系又制約著他們對自然界的狹隘關系。”
潘岳引用了《資本論》中的著名論述,“從社會較高層次的經濟形式立足點出發,整個地球被單獨的個人占有這樣的私有財產關系與一個人被另一人占有的人與人之間的私有財產關系一樣荒唐。即使是整個社會、國家乃至那些同時存在的社會整體,也都不是這個地球的擁有者。他們只是占有者及用益權人罷了。和家里的好父親一樣,必須把一個改進過的地球傳承給后繼的世代。”潘岳說,馬克思在此深刻指出地球不是私人所有物,而屬于整個人類;不是一代人的所有物,而屬于人類的世世代代。馬克思的代際生態思想與《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定義的可持續發展概念即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非常一致。
潘岳指出,馬克思主義關于生態的一些基本觀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著重要補充意義。尤其是在我們正以人、自然和社會相統一的辯證思維,思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及環境保護這三者之間關系的時候。因此,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正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上述三者關系上進行理論創新與社會實踐的平臺。
科學發展觀在時代性質判斷上提出了從“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的科學論斷??茖W發展觀深刻認識到,環境生態問題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工業文明。雖然資本主義國家可以通過巨大的技術資金投入,依靠工業文明的慣性力量,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生態成本的方式延緩生態危機的總暴發,但是西方國家因為資本主義制度而在根本上放棄了發展生態文明的機會??茖W發展觀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建設生態文明,而只有科學發展觀才能發展社會主義。
科學發展觀在發展理念問題上實現了從“以物為主”轉向“以人為本”的理論創新。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深刻調整了人的發展與生產力發展的關系,強調生產力的發展必須以人的發展為宗旨。科學發展觀指出,只有以人為本的生產力才是先進生產力,只有以人為本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只有實現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才能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學發展觀在解決問題思路上完成了從“二元對立”轉向“和諧共生”??茖W發展觀在對馬克思主義矛盾辯證法正本清源的同時,更加強調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可能性,更加強調矛盾雙方的統一性和非對抗性,由此形成了“和諧共生”的思維模式,摒棄了斗爭哲學的錯誤觀點,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社會的和諧互動、人與他人的和諧共處、人與自我的和諧發展。
潘岳強調,科學發展觀不僅是一種經濟模式的變革,而是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的綜合變革;科學發展觀不是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簡單加法,而是一種內在一體的聯合體;科學發展觀不是西方人本主義與環保主義者的時髦產物,而是中國現實國情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潘岳說,一年來全國環保系統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明顯成效,堅定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提高了環保系統干部隊伍行風建設水平;鞏固了創先爭優活動成果;推動了環境保護重點難點工作完成;促進了生態文明示范工作開展。他指出,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建設生態文明主陣地的環保部門,作為環保部門里的黨務工作者,更應該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同一切背離科學發展、違背生態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做堅決的斗爭。
為此,潘岳要求,明年環保系統的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決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擔負起服務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使命,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各級黨組織要深入組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緊貼行業系統實際和黨員需要,廣泛開展“聯創齊爭”,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要帶頭踐行生態文明標準,大力弘揚生態文化。進一步指導各級黨組織不斷完善黨務工作制度,在生態文明示范點和生態功能區建設中融入黨建工作內容。健全完善黨建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總結推廣“黨員基層聯系點”經驗做法,破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發展難題。
江蘇省副省長許津榮到會并致辭。全國環保廳(局)機關黨委書記和部分廳(局)長以及部屬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編輯:qijian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開海綿城市建設
2016年7月24日晚,一場暴雨降臨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區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當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轄范圍39處路段出現短時嚴重積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場大雨過后,西安市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