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投22億保護歷史風貌 規劃"一區兩線"
市風貌整理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分行、天津銀行、浦發銀行天津分行共同簽署資金總額達22億元的貸款協議用于“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示范點及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的報道,引起市民廣泛關注。
這個項目將如何定位,區域內又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此次推出的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示范點及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共有建筑76處,全部位于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規劃的“一區兩線”中。
“一區”:五大道歷史文化博物館區
五大道歷史文化博物館區包括慶王府精品文化酒店區、先農文化商旅區、民園西里文化藝術區,共有建筑37處。
慶王府精品文化酒店區
位于重慶道以南、津南里以西、河北路以東、義生里以北的圍合區域,由慶王府、山益里、潤興里三個地塊組成,共12處建筑,包括慶王府等8處歷史風貌建筑(其中慶王府為特殊保護級別的文物建筑)和4處非歷史風貌建筑,現狀建筑面積合計1.61萬平方米。該項目是集城市文化遺產場所、酒店套房與服務式公寓、會議服務與即時辦公為一體的特色項目。
其中,重慶道55號,為清宮內監小德張于1922年建造,慶親王載振于1926年購得此樓并居住,俗稱“慶王府”,慶王府整理完成后定位為文化、交流、品鑒綜合性的文化遺產場所,內設高端餐飲、會議服務、咖啡廳、紅酒坊、雪茄吧、圖書館、精品零售、文博展覽、人文旅游等業態功能,與天津建設國際性港口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的形象相適應,與“中華百年看天津”文化旅游戰略相吻合,形成在國內外獨具特色的活化歷史建筑。
山益里位于慶王府西側,由7處聯排公寓形成里弄式住宅,由我國近代實業家“洋灰陳”家族陳一甫、陳范友、陳達友父子三人于1937年投資建造,由陳范友設計并督建。里巷取名為三益里,寓意為父子三人共同受益。1982年,三益里更名為山益里。該里弄為“人”字屋頂,多坡大筒瓦屋面,外檐為缸磚清水墻,建有屋頂天窗。山益里整理完成后定位為本市首家別墅式歷史文化主題酒店,與慶王府相配套,提供管家式的酒店管理服務,建筑格局純英式風格,內部裝飾極具文化內涵,居住感受絕不同于一般的星級酒店,內設起居室、臥室、餐廳、書房、廚房等功能,滿足高端人群的生活起居需求。
先農文化商旅區
該區域建筑人文資源豐富,多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所建,與慶王府精品文化主題酒店區建筑功能形成了一道豐富的人文風景線。其中,先農大院建于1925年,由先農地產公司雷德設計,多為該公司員工居住。湖南路9號為山東孟氏家族,建于1937年,為三層磚混結構的獨立庭院式西式樓房,院內設附屬的二層小樓為配房,主體建筑與配房圍合形成院落,通過磚砌院墻與街道分隔。
先農大院及周邊房產聚集形成先農文化商旅區,擬通過騰遷修繕歷史風貌建筑、搬遷改造一般建筑,建設成為集餐飲娛樂、時尚購物、文博展覽等為一體的綜合社區。先農文化商旅區通過融合眾多的歷史元素,為城市創造一個合理的結構框架,使歷史保護建筑得以重現光彩,逐步將景點旅游向社區旅游轉化,將觀光旅游向體驗式旅游轉化,使游客看得見、進得來、留得住,充分開發“近代中國看天津”旅游板塊。
民園西里 化藝術區
民園西里文化藝術區位于民園體育場西側的常德道上,包括常德道29-39號、民園西里1-9號,由天津近代著名的建筑設計師沈理源設計,其建筑始建于1939年,為當時天津著名房地產商濟安公司所建,主要面向社會中層及部分高級職員、知識分子租賃使用。
民園西里項目是公司由單幢整理向街區整理,從對“點”整理向對“面”整理轉變的標志。整理后的民園西里從原先近百戶居民使用的里弄住宅變身為文化藝術街區。
“兩線”:人文歷史景觀線
包含五大道名人故居(典型建筑)景觀線以及鞍山道辛亥革命歷史紀念景觀線。
五大道名人故居(典型建筑)景觀線
五大道名人故居(典型建筑)景觀線由五大道區域內歷史文化價值深厚的歷史風貌建筑連接而成,共包括名人故居等有深厚歷史價值的建筑90處、9.64萬平方米,其中風貌整理公司已投資建設的建筑37處、2.46萬平方米。
風貌整理公司在五大道名人故居(典型建筑)景觀線上,選擇了一批地理位置優越、建筑特色鮮明、人文底蘊豐富的建筑進行開發整理,通過植入國際化高端品牌展示、主題博物館與會所、綜合性休閑娛樂等業態,滿足中高端人群及旅游人群的需求,提供人們深入體驗五大道建筑和文化的場所。
該景觀線項目承載了近代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建成后將在五大道形成集旅游、商業、商務、休閑、居住于一體的標志性區域和景觀線路,既能成為五大道的聚客錨地,帶動提升周邊的整體旅游和商業氛圍,又能保留部分原有居住生態和文化,讓五大道居民提升生活水平,成為社區的主人,展示活態生活并就地就業。
鞍山道辛亥革命 歷史紀念景觀線
鞍山道辛亥革命歷史紀念景觀線位于鞍山道,景觀線上包括鞍山道70號(靜園)、鞍山道38號(段祺瑞舊居)等4處建筑,建筑面積9929平方米。
津城靜園是全國首個按照地方立法進行騰遷保護的歷史風貌建筑,完整地展示了80年前的風采,詮釋了“修舊如故,安全適用”的整理原則。現已建設發展為集建筑復原、人文旅游、商務辦公為一體的特色活化歷史風貌建筑。靜園設立了兩個展覽館:一是,愛新覺羅·溥儀展覽館,依據大量珍貴、詳實的圖文資料及歷史原物,展示了溥儀在天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動的全過程;二是,靜園修復展覽館,由建筑騰遷、整修復原過程中的圖文資料、部分構件和實物模型組成,記錄了靜園修復的過程。
段祺瑞舊居位于鞍山道38號,該樓原是段祺瑞妻弟吳光新出資興建,后讓于段居住,故被人稱為“段公館”,是當年天津日租界最為豪華的私人公館式住宅,大樓為磚木結構,三層歐式古典風格建筑,原在頂部有一八角涼亭,1976年地震后被拆除。段祺瑞舊居將依托豐富歷史文化背景,擬定位影視拍攝基地、特色餐飲及娛樂項目,與津城靜園共同形成鞍山道上特色文化建筑展示示范項目。
鞍山道辛亥革命歷史紀念景觀線將成為鞍山道日租界旅游板塊“扶桑市井”項目、特色文化建筑形象展示點,在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基礎上,靜園--辛亥革命的對象末代皇帝溥儀從皇帝到公民的傳奇,及其代表的末代封建王朝遺老遺少的歷史展示;段府--辛亥革命勝利后民國政府的執政者段祺瑞及其代表的北洋軍閥的歷史展示。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規劃“一區兩線”具體內容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天津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有新規
從(天津)市保護風貌建筑辦公室獲悉,我市日前出臺《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財政補助項目管理辦法》(簡稱《辦法》),以財政補助形式激勵社會資金注入歷史風貌建筑保護領域。【詳細】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天津啟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三年內打造成津郊支柱產業【詳細】
天津市農委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
日前,天津市農委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來自中國農科院、天津社科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農科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專家,圍繞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對三農工作的新部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