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讀生態文明建設研討會綜述
4. 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科學的學科基礎和對科學研究的重大需求
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呼喚新理論,新理論指導新實踐。建設生態文明,內容非常豐富,既需要從學術角度解讀生態文明建設,科學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特征以及生態文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以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也需要面向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探討、實踐路徑探析和應用技術攻關。
北京大學莫多聞教授認為,生態文明建設不會是一種自發的過程和趨勢,需要有科學和嚴格的經濟制度、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來保證。生態文明建設中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清潔生產和產業升級,環境的治理和生態保育,減災防災工程等各個環節,均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科學研究、新技術、新工藝的設計和相關工程的實施,均需要較大規模的經濟投入。同時,還需要人們思想觀念和精神文化的更新。因此,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政府、學者、媒體和全社會的共同和持續的努力。
汾河流域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王尚義教授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從實踐上,急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建立反映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同時認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需要將流域作為一個完整的地域系統,探索它所具有的獨特人地關系運動規律,為流域水安全、生態安全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理論和科技支撐。面向生態文明建設和流域問題,應重點開展流域水資源合理利用、河流泥沙問題、流域水患問題、流域生態安全評價、流域產業布局與開發模式、流域主體功能區劃及區域管理政策等應用研究。
與會專家還結合山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實際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幾方面的學術研究命題,包括:(1)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評價標準體系和政績考核體系研究;(2)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的區域協調機制與政策體系研究;(3)生態脆弱區以大自然自我修復為主導的生態修復模式與技術研究;(4)依賴生物自然修復為主的水環境修復技術研究;(5)生態災害防治、預警機制及風險評估體系研究;(6)循環經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7)低碳經濟、低碳城鎮的試點、示范模式研究;(8)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等。
編輯:qijian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