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需種苗先行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過新品種選育,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芬蘭實行造林良種化,使森林工業總值、林業出口總值、紙和紙板的出口量分別約占世界總量的5%、10%、15%,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不難看出,居于農、林、牧、漁等生產鏈條源頭的種子,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尤其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種業競爭已逐漸演變為國際綜合實力的競爭。它的技術突破和生產力影響,不僅對于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因此,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林等作物種業發展,將其作為突破資源性約束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進程、提升國際綜合實力的重要選擇。2011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2012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林木種苗工作的意見》,這是國家對林木種苗發展空前重視的一個重要信號,標志著全面提升種苗生產供應能力和良種化水平已經列入了國民經濟的重要位置。
眾所周知,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承擔著負載林木遺傳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進現代林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加快林木種苗發展是建設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我國毛竹基因工程的突破,為全人類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加上了一道防護網;抗逆植物種質的培育,突破了林業生態建設的邊界約束;油茶良種的培育,突破了糧油安全的瓶頸,為農民增收致富帶來了希望……種苗建設的意義已經超出了生態、經濟、社會建設的范疇,其衍生的力量還涉及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穩步推進。
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在黨的十八大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當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林木種苗工作的意見》,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實現美麗中國藍圖的堅定決心,也必將激發全社會對林木良種建設的滿腔熱情和大力支持,并共同為“中國夢”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過往的經驗和豐碩的成果證明:生態文明,須種苗先行!美麗中國,須種苗先行!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