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東臺新街鎮結合發展苗木經濟打造生態文明鎮
連日來,東臺市新街鎮雙洋村出動掘土、沖漿等機械、組織勞力對境內紅旗河和50多條條排溝進行疏浚,對千畝田間20多公里長的路道平整拓寬,同時配合春季實施建設的“新洋路綠化風光帶”、“萬株綠化工程”做好基礎配套工作,對沿線10多戶危房拆舊拆破……這是雙洋村圍繞今年“爭創新街環境優美第一村”目標落實具體措施的一組鏡頭,也是該鎮大力開展冬春水利、綠化、環境整治“三位一體”會戰,掀起生態建設熱潮的一個縮影。
榮獲省“綠色江蘇先進鎮”稱號的新街鎮,是被省林木種苗管理站和省苗木商會認定為“江蘇省重點苗木基地”的鄉鎮。該鎮按照東臺市委全會提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建設美麗東臺”要求,認真落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推進大會和冬春水利、綠化和環境整治“三位一體”工作會議具體部署,立足鎮情,緊緊圍繞綠色新街、美麗新街建設目標,結合發展苗木經濟,全力打造生態文明鎮。
2012年,新街鎮圍繞打造生態宜居新型小城鎮的發展定位,突出一區(新區)、一園(船舶環保救生產業園)、一帶(九蓮路風光帶)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突出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步伐進一步加快。該鎮放大農業特色優勢,農民收入進一步提高。苗木生產成為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全鎮苗木種植面積發展到10860畝,種植戶在鎮外包租土地苗木種植面積發展到6000多畝,10畝以上規模種植戶發展到400多戶,苗木經紀人有300多人。已建立苗木市場1個,成立苗木生產合作社、綠化工程公司16家,初步形成了“農戶+市場”、“農戶+合作社”、“農戶+工程公司”的生產經營格局,苗木銷售收入年超億元。來自于苗木生產經營的收入人均達2500元以上。
今年以來,該鎮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新要求,努力打造鎮村建設新形象。通過重抓開發、完善配套、整治環境的舉措,進一步提升農業優勢,拓展農民增收新空間。重點實施“個、十、百、千”工程。即全鎮新建一個千畝示范片、十個百畝示范方,培植百個農民創業能手、千個農民經紀人,以農開項目、灘涂配套項目、土地復墾項目為抓手,鞏固發展苗木等三大基地,不斷泡大高效農業規模。大力發展苗木經濟,打造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緊緊圍繞綠色新街、美麗新街建設的目標,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齊抓、增加總量與提高質量并重,圍繞發展苗木生產,重抓“三個提高”,著力打造苗木生產特色鎮。提高苗木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提高苗木品位檔次,實現品種的提檔升級;提高苗木產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