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滿珠:園林城市建設的體會與感想
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院院長包滿珠教授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2013年1月13日上午,以“生態文明--風景園林師的引領與實踐”為主題的園林城市與人居環境論壇在北京新大都飯店成功召開。該論壇是“第三屆園冶高峰論壇”的主要分會場之一,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院院長包滿珠教授作為本場發言嘉賓,針對園林城市建設20周年的巨大變化,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想。
包滿珠教授指出,在園林城市建設推行20年后,每一個城市在實施城市規劃時,都更重視園林綠地的規劃,整個園林綠化行業的地位得到提升。總的來說,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進程當中,園林城市評比作為一個國家標準,對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以及人居環境的改善影響巨大。包滿珠教授寄希望于中國風景園林網等行業媒體,或者行業的專家學者、分管部門,可以對園林城市建設的影響系統地做一些回顧和總結,以助推園林城市建設的未來發展和深化。
包滿珠教授認為,中國園林城市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最大的一個問題存在于規劃層面。盡管目前各地綠地率都可以保證,但是在規劃理念上,忽視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保留。一些城市規劃中將山體緩坡推平,而沒有山的那些城市則想法設法挖個湖堆個山,破壞生態協調。這反映了現今中國園林規劃設計依然缺乏對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視。
其次,園林建設在設計和施工都存在問題。一些園林設計忽視了植物的種植密度,過于密集使植物無法生長。大草坪、大色塊、大波紋等一味追求“大氣派”的園林設計還是相當常見。
最后,一些地區的園林城市建設忽視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協調關系。極富價值的地域文化遺產被忽視,或者不能把當地文化的真正內涵挖掘出來,形成文化精品。雕塑是很有代表性城市文化象征,優秀的雕塑設計會成為一種不朽之作,但在中國一些城市,雕塑成了臨時性的建筑,缺乏內涵和設計感,“文化”上美感也值得商榷。包滿珠教授認為,生態文明既包括自然生態,也包括人文生態,只有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包滿珠:城市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的關系
我們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永遠不可能戰勝自然,而且自然美應該是真正的大美。我們要把城市建設得自然一點,把園林建設得自然一點,人與自然更協調一點,這樣就真正形成了大美【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