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重慶 種樹堅持適地適樹原則
2013-01-28 15:11:00 來源:重慶時報 瀏覽次數:
構筑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建設長江沿岸百米景觀林帶,整體推進城區、鄉村、庭院和荒山綠化。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加強園林綠化管護,促進公園管理規范化。推動生態脆弱地區生態建設與修復,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保護生物多樣性。
今年造林300萬畝放緩節奏穩步推進
“今年,我們將計劃造林300萬畝,覆蓋渝東南、三峽庫區等區縣,其中,人工造林200萬畝,封山育林100萬畝。”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告訴我們,比起往年,重慶市的造林計劃下降了一些,這是由于重慶市前幾年的造林計劃較快完成,現在,重慶市將實事求是地放緩節奏、穩步推進造林計劃。
我們了解到,除了在兩翼地區植樹造林,重慶市還會針對主城區現在可用造林地較少的現狀,穩步實施植樹造林。首先,重慶市會實施森林工程管護,對主城區現有森林工程加強管理維護;第二,重慶市還會推進城鄉接合部、村鎮地區植樹造林工作,比如,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種植經濟林,這樣既能美化環境,也能增加村民收入;第三,主城小四山鐵山坪、縉云山、歌樂山以及南山的部分林分質量還不高,現在還屬于純生態林,重慶市可以針對這一部分進行純林改造,補充種植闊葉林。
還將實施“回頭看”
對長江沿岸林木種植布局不合理等情況進行補造。張洪告訴我們,經過2年多的努力,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從當初的22%上升到31%,長江沿岸百米景觀林帶初步形成,目前,在境內長江兩岸剩下的未植樹土地條件就比較差,比如,土壤淺薄、坡度較高,這樣,造林的難度就比較大。
我們了解到,目前,長江兩岸百米以上的區域基本都打造了景觀林帶,沿萬州、云陽、奉節以及巫山一線打造了生態防護林,基本消除了“天窗”和“斷檔”。今年,重慶市將把長江沿岸百米景觀林帶和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及重要支流植被恢復工程相結合,整體推進長江綠化,并逐步向消落帶發展。
“土壤條件較差的,我們就以種植生態林為主,也就是純林區,大部分都是種植欒樹、洋槐;而土壤條件較好的,我們基本就是種植經濟林,把促進沿江居民增收放在首位,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等措施實現"增綠"和"增收"雙贏。”張洪說,比如,忠縣營造的沿江百里“柑橘長廊”、奉節縣云陽縣打造的沿江高質量柑橘示范區、豐都培植的龍眼和速生桉品種、巫山縣打造的李子示范園等等。
據統計,長江兩岸種植經濟林基地達到60萬畝,既美化了兩岸環境,也實現了沿線居民增收。我們還了解到,今年,重慶市還將實施“回頭看”,針對長江沿岸林木出現的林木種植布局不合理、干旱自然死亡等情況進行補造,并針對生態林混交比例不達標、造林初植密度不夠等問題,對沿岸樹林進行改造使得林種更加穩定、景觀效果更好。開展低碳試點,啟動悅來生態城建設強化生產消費全程節約管理,降低能源、水資源消耗強度。全面落實能效評估和環境評價制度。
編輯:wenweihu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重慶大巴山發現大面積野生珙桐群落
植物學專家日前在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大面積野生珙桐群落。這也是城口縣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首次發現大面積野生珙桐群落。【詳細】
重慶銅鑼山國家礦山遺址公園 “桃心”水坑
位于重慶渝北區石船鎮內的銅鑼山國家礦山遺址公園,是當地政府將上世紀70年代采石留下的礦坑、懸崖絕壁打造而成的。【詳細】
因建水電站這座古鎮成了重慶最美古鎮
到重慶旅游,多半會去市區的磁器口古鎮,這里還保留著重慶的老城風貌,每天游人如織。不過重慶最美的古鎮可不在主城區,而是在距離重慶市區大約四個多小時車程的酉陽,烏江岸邊有一座龔灘古鎮。【詳細】
重慶這些城市雕塑濃縮了歷史和文化
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的藝術名片,每座雕塑都被賦予該城市的文化寓意。在重慶,也有大量城市雕塑濃縮了重慶歷史和文化,透過它們可以感受到重慶的藝術氣息和城市的脈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