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案為例為大型居住區建設管理敲警鐘
一部香港金像獎影片《天水圍的日與夜》,曾讓“天水圍”名噪一時。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協舉行大會發言,第二個發言的港澳委員屠海鳴從“天水圍”的命運與悲情說起,探討城鎮化和大型居住區建設管理需要避免的問題。
從“天堂”到“地獄”
屠海鳴介紹,天水圍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離市中心中環大約25公里。1987年香港政府開始規劃,想把它發展為設計完善的新市鎮,面積220公頃,目前人口28萬。
“一踏入天水圍,幢幢30多層的高樓,千屋一面,但居住環境非常優美。”屠海鳴的描述突然一轉,然而,從這里爆出的新聞像“地獄”一般:領取“救濟金”個案第一,自殺第一,離婚第一。屠海鳴認為,其中原因值得思考,更值得借鑒和警醒。
規劃配套落后埋隱患
據屠海鳴透露,1998年起,“天水圍”成為香港向底層居民大量供應住房的重要地段,人口暴漲到20多萬,大多數都是新移民家庭,收入很低。原來設計的警署等設施,因財政問題取消。這里沒有公園,許多地方長期沒有路燈,唯一的政府診所,要步行半小時后,才能看到病。
屠海鳴認為,天水圍的問題在于:城市規劃落后,社區管理滯后,治安、衛生等問題嚴重,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狀況較差,沒有制訂緊貼人口增長的地區福利計劃。居民缺乏充分的就業空間、就業引導和金融支持,很長時間沒有規?;某醯冉逃w系,迄今還沒有中、高等教育體系等。
關注大型居住區管理
屠海鳴委員的大會發言,也是很多政協委員共同關注的話題。據民進上海市委調研發現,目前上海已經在近郊建成了6個大型居住社區,規劃住宅總面積704萬平方米,約9萬套。到2012年底,入住戶數已達到4萬戶左右。正在建的也有不少,其中僅松江的4個大型居住社區一旦完全建成,導入人口就達50多萬。
隨著部分大型居住區建成和管理的展開,一些問題也正在顯現。比如,公建設施配套不夠完善、公共服務跟不上需求、空置房和出租率居高不下、入住人員信息不完整、管理服務難到位等。
如何加強和創新大型居住社區的管理?市政協委員居潔提議,要充分考慮到大型居住社區中老弱病殘者多、人戶分離嚴重、生活垃圾處置等實際情況,避免出現大型居住社區規劃建設千篇一律、設計標準脫離實際的情況,同時加大大型居住社區建設管理資金轉移力度。
上海市政協委員文軍建議建立完善區域網格化和信息化管理體系。人口集中入住初期,公安、居委、物業聯合即時登記入住人口、租房人員信息,加強實有人口管理,根據真實信息,提供針對性的管理與服務。
編輯:qij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