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中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公報
同志們:
大家好。首先,我謹代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各位新聞媒體朋友的光臨表示歡迎!對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國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今年是我國風景名勝區成立30周年,過去的30年,是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全面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風景名勝區事業蓬勃發展的30年。在過去的30年中,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在保護生態、服務人民、展示文化、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值此風景名勝區成立30周年之際,我們全面總結了30年來我國風景名勝區體系建設、法規體制建設、資源保護、規劃管理、能力建設、社會貢獻、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中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公報(1982—2012)》(以下簡稱《公報》)。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的發展概況和成就,提高公眾對風景名勝區的認識,增強公眾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意識,推進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健康發展。下面,我就《公報》主要內容說明如下:
一、風景名勝區功能和作用
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風景名勝區是我國國家自然和文化資源的精華,是國家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對振興民族精神、弘揚和延續民族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風景名勝區事業是國家社會公益事業,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建立國家公園管理體系一樣,我國建立風景名勝區的目的,就是要為國家保留一批珍貴的風景名勝資源,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科學的建設管理,永續的發展利用。
二、風景名勝區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景名勝區管理體系
1982年,國家正式建立風景名勝區制度,30年來,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風景名勝區體系,為我國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目前,國務院共批準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25處,面積約10.36萬平方公里;各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共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737處,面積約9.01萬平方公里,兩者總面積約19.37萬平方公里。這些風景名勝區基本覆蓋了我國各類地理區域,占我國陸地總面積的比例由1982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2.02%。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的風景名勝區在世界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世界遺產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現有43處世界遺產地中,共涉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
(二)建立了風景名勝區的法規制度
1985年,國務院頒布我國第一個關于風景名勝區工作的專項行政法規《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使風景名勝區走上依法發展之路。2006年,國務院頒布《風景名勝區條例》,強化了風景名勝區的設立、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是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國建立了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地方政府主管部門以及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三級管理體制,全面負責全國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
(三)保護了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
通過設立風景名勝區,國家以較少的資金投入,保護了最珍貴的地質遺跡、最典型的地貌類型、最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典型的生態系統,保護了文化遺產及其所處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使傳統文化成為活的可傳承的文化,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地域生態平衡、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并逐步實現由注重視覺景觀保護向文化遺產、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系統等方面綜合保護的轉變,由點狀保護向網絡式、系統保護的轉變,由注重區內保護向區內外協調保護、共同發展的轉變。
(四)建立了風景名勝區規劃和保護機制
隨著風景名勝區事業的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重點加強了風景名勝區的規劃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了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審批制度和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等專項技術性法規,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對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對風景名聲區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已有180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編制完成了總體規劃;152處國家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編制了重點景區詳細規劃;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編制了省域風景名勝區體系規劃;343處省級風景名勝區編制完成了總體規劃;12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27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已分別通過了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批準,分別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總數的61.5%和36%。
(五)拉動了區域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
30年來,我國風景名勝區逐步建設起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設施,極大地改善了旅游環境,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風景名勝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日趨顯著,促進了政府和相關產業的資金投入,景區內外交通、通訊、電力等設施有了較大改善,解決了大批社會勞動力和待業人員的就業問題,拉動了包括賓館餐飲、文化娛樂、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園林綠化、建筑與工程、廣告宣傳、環境技術、商業貿易以及工藝紀念品開發生產等旅游服務的相關產業。風景名勝區不僅成為帶動旅游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推動地區風景旅游小城鎮建設、促進當地農民致富、增加社會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六)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風景名勝區既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燦爛悠久的民族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政府保護風景名勝資源這一特殊珍貴資源的決心。在我國風景名勝區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同時,世界也從這個濃縮的窗口看到了中國的積極變化,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和對改革開放的支持。我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在世界遺產價值研究、提名申報、資源監測、定期評估、人員培訓、保護管理規劃、能力建設、青少年教育等方面均開展了深度國際合作,不僅推進了我國世界遺產的發展,而且帶動了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的發展。
三、風景名勝區發展展望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和和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階段,經濟建設、城鄉建設、旅游開發對風景名勝區的壓力仍然十分突出。我們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加強規劃管理與實施,鼓勵公眾參與,擴大國際交往。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正確把握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的方向,把風景名勝區保護好、利用好、管理好。
再次感謝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國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謝謝大家!
(住建部總規劃師唐凱在《中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公報》新聞發布會的講話)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現多處違建
5月7日,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為強化法治意識,規范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嚴厲查處風景名勝區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將對九華山風景名勝區違法建設事項整改實行掛牌督辦,限三個月內完成整改并上報整改處理結果。【詳細】
7處整改風景名勝區 11月底前接受再驗收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深入貫徹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進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詳細】
美麗的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里處,占地面積106平方公里,又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于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