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定位之憂
實踐證明,定位問題是保護利用過程中若干重要問題的聚焦點,是導致從規劃設計到使用管理種種問題和困難的根源。只有科學準確、切合實際地定位,并不斷優化完善,才能積極、穩妥、有效解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中的問題。
值得警惕的實用主義導向
存在定位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主題認知不深,缺乏科學理論和先進理念引導。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對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重大意義缺乏足夠認識。近年來,伴隨城市建設用地日益緊缺,工業遺產由于其特有的優越條件,如它是既有建設用地、靠近中心城區、基礎配套完善、有利于整體開發等,往往被地方政府確定為新的“城市經濟增長點”和著力打造的“標志性工程”。實用主義導向的規劃建設和開發利用,不符合工業遺產的基本性質和地位,實施中往往因投資變化、利益調整等,功能定位和相關指標不斷向開發商傾斜,失去了與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務、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機聯系。
二是權屬關系不正,機制過于依賴市場。受投資來源影響,工業遺產往往需由原企業改制引進合作,通過土地出讓、分割產權,再啟動規劃建設。這種過于依賴市場的產權轉移,利益分配影響權重很大,無視工業遺產的基本價值,也難以適應優先完善城市功能的緊迫需求。項目兼并和利益平衡過程中形成的經濟社會負擔,還要靠開發利用抵消,一旦形成不良資產,只能加重城市財政和管理負擔。
三是開發策略不當,排斥遺產保護和公益項目。與產權和機制密切相關,苦于“當年建成”和“資金平衡”,工業遺產往往選擇以商業開發支撐文化事業的模式和策略,加深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導致空間資源惡性競爭,使保護范圍越來越小、改造強度越來越大、“配套商住”全力推進、公益設施建設滯后。由于開發過程不斷受土地轉讓、拆遷安置和投資變化影響,使項目本身及配套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長期難以實施。
四是綜合管理不力,缺乏銜接與協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國工業遺產保護缺乏統一的政策法規,缺乏專業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也缺乏規范、協同和專業化的管理。面對強勢開發主體,職能部門和專家層面意見容易被同化或分解;加之決策、開發過程封閉,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乏力。其結果:一方面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定位存在原始盲目性,大部分項目都會輕松獲得“理念先進、定位準確、布局合理、措施得當、富有特色”的評價;另一方面,難以切實有效地評價、指導項目實施,也無法規范和有力約束、干預開發過程中對規劃目標和保護要求的任意改變。
五是現狀調研不夠,專業化水平低。以市場效益和城市形象為目標的開發要求,激發了設計師的創作激情,使工業遺產成為文化創意的“寵兒”,卻使重要的現狀調研和專業分析難以實現,影響了對工業遺產資源的全面評估,也不可能形成科學的定位。同時,缺乏專業化、規范性指導的規劃設計,難免確定不合理的規劃指標,在面臨保護范圍、改造程度、技術配套等關鍵問題時,往往不得要領、缺乏統籌,甚至不講原則、失去底線,從而不斷加重錯誤定位、無序開發的負面效應,導致項目跑題、變形和失敗。
全面提升工業遺產的綜合價值
針對問題及原因,首先要深化認識,提升工業遺產的綜合價值,從社會經濟文化生態建設,促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點,并結合城鎮化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化對工業遺產整體保護和長遠利用重大意義的認識,加強政策法規的頂層設計和先進理論的總體引領,讓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更加科學合理、健康可持續,對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民生活、優化生態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要理清產權關系、改善投融資體制和開發模式。工業遺產作為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資源,至少在資源優化和結構轉型階段,應盡可能保持其國有產權,確定合理的土地性質、業態結構和開發強度,強化政府主導下的公共投入,并選擇既有利于工業遺產保護,又確保社會文化、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優先建設的開發模式,為更加市場化、國際化和多元化的社會使用奠定堅實基礎。
要完善開發策略,優化建設時序。以城市發展整體框架要求為依據,按照保護為主、合理改造、社會開放、有效使用的原則,確定合理的開發策略、內容和時序,在確保工業遺產安全的基礎上,合理開發、有序推進,不斷完善功能、提升技術、彰顯特色,與城市、城區和社區經濟社會文化需求相協調,確保健康和永續利用,實現工業遺產資源的綜合價值;要強化法規政策支持,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完善財政、土地、環境、工商管理等相關法規體系,通過相關法規、規劃之間的銜接,加強公共政策引導或干預,強化工業遺產保護與基礎性開發階段的公益優先;同時,進一步規范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規劃審批,加強綜合評估、專業審查和協同管理,確保規劃設計成果合理、合法,并依法強化項目實施階段的綜合管理。
要優化完善規劃成果體系,全面提高專業化水平。應參照國際憲章采納的工業遺產保護范疇,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規劃成果體系,提供規范可靠的專業支撐;同時,應將綜合策劃、專業評估與規劃設計相結合,建立專業項目庫及相應的運營管理綜合評價體系,強制要求有專業資質的設計、施工隊伍進場,全面提高規劃設計、工程實施和運營管理的專業化水平。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