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不變,放十個假也沒用”——政協委員聚焦學生旅游休閑權益落實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逐步改善國民旅游休閑環境。落實對未成年人、高校師生、教師等群體實行減免門票等優惠政策。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兩位來自教育界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衛和中南大學圖書館館長、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副院長朱建軍,認為《綱要》是一個好政策,也是一個落實起來有難度的政策。
“出臺這樣的規定,對學生是利好消息。”朱建軍一邊翻閱《綱要》一邊說,學生在學習之余,適當地參加一些旅游休閑活動,不僅有助于愉悅他們的心情,還能增加學生對社會的了解,開闊他們的視野,對培養他們具有陽光心態很有幫助。
“通過春秋假的設置,給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機會。”胡衛說,增加學生研學游,就是貫徹落實教育界提倡的人文博雅教育理念,是好政策。
但朱建軍也提到,即使給學生放春秋假,也未必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我發現很多孩子的假期都被補習班占去了。盡管教育部門已經不再主動地設置補習班,但是家長還會自發地為孩子報班補習,這是由考試制度決定的。”朱建軍說。
“如果我們放春秋假就是參考世界潮流,那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從學生的終生發展角度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幸福感為目標出發,這樣的政策才有意義。”胡衛說,“如果我國的考試制度、教育思想、培養人的機制不變,那么就是再放十個假,也沒有用。”
春秋假在杭州中小學已經實行了多年,是否還能有更多的城市像杭州一樣推出這樣的措施?朱建軍認為,實行了這么長時間的寒暑假后,教育部門的教學大綱也都是據此設計的。如果要增加春秋假,必須相應地調整教學大綱。由于國內還有地方教育資源短缺,所以這種嘗試,可以由教育資源豐富的省市率先調整,由他們摸索出推進研學旅行的經驗。此外,學生研學游時的旅游保險產品也需要旅游業界做出設計。“各地還應加強博物館、科技館、青少年宮等的建設工作,設計淡季景區門票、車票的方案。只有出臺相應配套政策,才能使學生充分享受旅游休閑帶來的益處。”朱建軍說。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
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休閑需求,促進旅游休閑產業健康發展,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民旅游休閑體系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制定本綱要。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