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點:“中國夢”的世界對話
2013-03-14 17:46:55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
夢想,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前行奮進的燈塔。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夢”成為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中國夢”成為媒體報道和街談巷議的熱詞。
“中國夢”已成為響徹中國大地并日益引發世界傾聽的強音。
共識與共鳴
自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1月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闡釋“中國夢”以來,這三個字激起了億萬中國人的共鳴。
美國威爾遜中心公共政策學者汪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夢”的提法在中國社會有高度一致的認同。
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對新華社記者說,一個沒有夢想的民族是無法在世界民族的競爭中生存的,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要想繼續在發展道路上有所作為,就要樹立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的夢想。
“當下的中國社會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經濟、財富、物質等硬實力的發展舉世矚目,但在文化、理念方面的發展還不夠,需要理想的精神支撐。‘中國夢’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支撐。”復旦大學教授張濤甫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說。
全國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姚桓認為,“中國夢”之所以如此讓人們為之激動,是因為它激發起中國人民的民族振興熱情。
對此,肯尼亞埃格頓大學發展研究學教授詹姆斯·奧如庫有相同見解。他認為,“中國夢”將提升中國國民的進取心,促進國家進步。
“中國夢”是一個目標,一種追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了追求,才有奮進的動力。
內涵與目標
“中國夢”有著豐富的內涵,但從根本上說,是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汪錚認為,復興是指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輝煌過,在經歷了百年國恥之后,要重新走向輝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3月4日在看望全國政協委員并參加討論時說,“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復興有著重要的客觀標準,那就是中國在綜合發展水平方面要走到世界的前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專家西蒙諾夫說:“中國夢”為中國發展設定了“一個能在人們心中激起共鳴的目標”。
但專家們認為,民族復興不是一步到位,而要分步驟實現。
李捷指出,“兩個一百年”就是分階段實現的直接目標。第一個百年目標,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百年目標,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以后,我們也還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要謀求更高質量的現代化。”李捷說。
歷史輝煌與民族夙愿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創造過燦爛的輝煌,但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了數次侵略戰爭,被迫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歷史證明,落后就會挨打,要生存必須自強。
此后的100年里,中華民族的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和不懈奮斗,致力于民族復興。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現民族復興有了一個新開端。
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發展到初步建立起工業化基礎,在科學技術等方面也打下了扎實根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所有這些,都推動了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
“中國夢”沉淀在中國人的心中,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
張濤甫說:“中國夢”一直在延續,但在不同時代,呈現的具體面貌不一樣。“20世紀的‘中國夢’主要聚焦于救國和建國,21世紀則聚焦于發展和發達。”
肯尼亞經濟事務研究所首席執行官奧維諾的理解是:“中國夢”源于經歷30多年改革發展后,中國人民對更高質量生活的向往。
編輯:wenweihu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兩會:建美麗鄉村應有長遠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靈璧縣高樓鎮高莊村村民彭偉平說,究其原因,多是規劃制定比較倉促,考慮問題不周全所致,這既浪費了資金,也使村莊建設“四不像”。【詳細】
直擊兩會 垂直綠化未來建筑新寵
隨著國家越來越快速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環境的保護,生活質量的改善。垂直綠化不僅僅是一項工程,更是一種綠色理念,一份環保的力量!【詳細】
兩會治霾:重獎克霾環境治理彰顯大國本色
霧霾的成因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尤其是農業過度使用氮肥也會造成霧霾,這一新觀點讓任何人也想不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也會對大氣產生很大的影響,相關的院士見解不僅僅讓總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更會讓與會人員對霧霾的成因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詳細】
兩會環保: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積累更多生態財富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要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