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倡導義務植樹是一種理性回歸
2013-03-14 18:00:12 來源:重慶商報 瀏覽次數:
“如今想組織一場義務植樹,卻連片空地都找不到,我們想盡義務怎么辦?”記者12日從陜西省綠化委員會了解到,該省不再倡導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多用心管護認養身邊樹木也算盡義務。
無論是從你我的意識出發,還是從現實角度審視,縈繞在你我周邊的思想,必然是“倡導義務植樹”。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當下,倡導義務植樹的理念,已風靡多年。不過遺憾的是,與“義務植樹”可以相提并論的另一個現象是義務植的樹,后期維護工作少,大多成活率低,以至于義務植樹越來越像一場秀,也越來越飽受質疑。
或許,正是在這般現實之下,陜西不再倡導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原因有二,一是后期的維護成本太高,二是沒有足夠的荒山荒地。這般說法,的確是反“常識”而行之,也是對公眾固有價值的一種顛覆。但在筆者看來,如此做法是一種理性回歸,即對一件事情有了更為理性客觀的認知后,做出更為恰當的決定。種樹還需護樹的道理,人盡皆知,可真正義務種樹的人,又有幾人能做到護樹呢?既然做不到,那義務種樹的熱情,不妨放到義務護樹上。畢竟,如果人人護樹,遠比人人種樹更能改善自然環境。
此外,“不提倡義務植樹”背后,也傳達出另一重意識,即對大自然的關愛,不僅需要短暫的一腔熱情義務種樹;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關愛義務護樹。后者顯然需要付出比前者更多的努力,且可以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去。當關愛自然成為一種習慣行為、一種下意識的舉動,那自然環境的改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當每個人都去愛樹、護樹時,相關部門在這方面的投入,便會少不少,這才是更為科學、更為理想的一種狀態。
陜西不提倡義務植樹,看似與現實背道而馳,其實與現實是并行不悖的,只不過,其提倡的愛自然的方式,與當前的固有認知不同罷了,但其“長線式”的愛自然的方式,更是一種理性回歸。既然陜西可以選擇理性回歸,其他地方也應借鑒性地進行“選擇”。不然,一腔熱血式的義務植樹,很可能形式大于效果,因為后期的維護工作一旦沒有跟上,義務植樹必然費力不討好。
編輯:wenweihu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河北省綠化條例》今起施行
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得低于35%;城市新建街道兩側不得修建實體圍墻;有勞動能力的適齡公民每人每年應當義務植樹3至5棵。從今天起,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河北省綠化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施行。【詳細】
北京成為“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全國試點
近日,全國綠化委員會下發關于批復北京等四?。▍^、市)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內蒙古、安徽、陜西等四?。ㄊ?、區)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詳細】
我國上半年完成造林6578萬畝森林撫育5859萬畝
記者從7月3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共完成造林6578萬畝,占年度計劃的66%;完成森林撫育5859萬畝,占年度計劃的49%。【詳細】
義烏獲批首批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
記者從義烏市規劃局了解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下發文件,將義烏市列為全國首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據悉,義烏是我市唯一入選城市,也是全國唯一入選的縣級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