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植樹不能僅僅為了景觀
2013-03-15 08:09:00 來源:新華日報 瀏覽次數:
“綠化、景觀、生態、經濟,這四者是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的。”省林木種苗管理站站長盧克成告訴記者,比如我省高速公路兩邊都建成了綠化帶,不少地方把綠化帶發包給個人植樹。蘇南地區種植的多是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櫸樹、欒樹(俗稱燈籠樹),長大一點后可以賣到市場上。這樣,綠化帶建成了,經濟效益也有了。前幾年,南京市林業部門牽頭興建百里秦淮風光帶,在外秦淮河兩側種了很多樹苗,不僅滿足了生態需求,很多樹苗還賣到外地,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小區植樹也能“長”出錢來
“現在的居民小區綠化存在一些誤區,最突出的是追求所謂"洋氣"草坪成了主角,喬木和灌木反而成了配角。”盧克成說,小區綠化其實應該以喬木為主,灌木為次,草坪作為配角,因為喬木凈化空氣的能力最強。研究表明,居民小區的空氣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尾氣聚集厚度為1-2米,喬灌結合的綠化層可以有效吸附這種有害氣體。“現在不少小區熱衷于移植竹子,因為好看。但竹子移植需要保持完整的根系,很費成本。多數綠化企業偷工減料,移植的竹子只帶少數根系。幾年一過,竹子漸漸枯萎。現在很多小區都可見到這種半死不活的竹子,根本不可能形成竹林。”
盧克成還告訴記者,居民小區植樹,也可以“長”出錢來,不過需要相應的管理。“除了傳統的枇杷樹、桃樹以外,種一些薄殼山核桃樹是最理想的。”他介紹說,這幾年薄殼山核桃樹在我省推廣種植很快,它的果實就是通常說的碧根果。這種樹的樹形很美,可以長得很高大,木質也很好,結出的果實又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以前有小區曾經發生過爭搶果樹果實的事,不過,也有的小區因為業主委員會和物管配合得好,小區內的綠化樹變成了經濟林木,產生的效益各方都能受益,一舉多得。”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