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永善生態林業綠山富民助增收
“前幾年,我家屋后的山坡光禿禿的,后來種上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木,既改善生態環境又增加了收入,生活越來越好過。再隔幾年,我們的投入肯定會獲得更豐厚的回報。”指著初春剛剛抽芽的花椒林,永善縣大興鎮月亮村民小組林農郭代平一臉笑容,對生態林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近年來,永善縣注重林業產業化建設,將植樹造林綠化同群眾致富相結合,引導林農種植花椒、核桃、竹子等經濟林木,經過群眾的辛勤培育,經濟林木逐漸成為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生態環境和林業產業雙收益。
永善縣境內山高坡陡,由于過早的開發和墾殖,植被曾遭受嚴重的破壞,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為改善脆弱的生態環境,該縣圍繞“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大力實施天保工程、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等項目。通過多年的培育發展,永善縣林地面積明顯增加,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生態建設先進縣”,茂林鎮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百佳鄉(鎮)”。
圍繞“綠色產業主導強縣”、“林果產業群”、“沿江百里綠色產業經濟帶”的發展思路,永善縣圍繞花椒、核桃和竹子“三大產業”的培植、開發與規劃,成立林業產業發展辦公室,以“一個產業、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規劃、一筆專項經費、一抓到底”的運作模式,2010年起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林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統籌全縣林產業發展,規劃設計林業產業項目,在生態優先的前提下發展、壯大特色林業產業,實現生態與效益雙贏。為強化技術保障,永善縣采取以縣鄉林業專業技術力量為主體,以在產業發展重點村聘用林業產業輔導員為補充,通過發放技術資料、辦培訓班、現場示范等方式,開展群眾樂于接受的宣傳培訓活動,提高群眾林業產業發展的意識和生產營銷技能。
永善獨特的氣候和土壤優勢,使金沙江沿線的鄉鎮成為種植花椒的理想區域,花椒已成為江邊河谷區域地段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務基鄉捏池村群眾原來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林業部門針對其良好的地理環境和光熱條件,引導村民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大量種植花椒。捏池村支書柏開友告訴記者,目前該村僅花椒就種植3500畝,掛果2500畝,人均有花椒1.5畝,花椒收入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60%,捏池村成為當之無愧的“花椒產業村”。此外該村還種植雪梨、臍橙等經濟林果,捏池村一舉成為花椒林里崛起的致富村。群眾從林產業中找到增收致富的門路,嘗到了生態效益帶來的實惠,發展林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林業企業是產業化發展的領頭雁,作為全市林產業龍頭企業的永善天山食品有限公司,擁有加工精品花椒20噸的能力,同時還加工竹筍、天麻等林產品,生產的“金江”牌花椒產品遠銷重慶、四川、昆明、貴陽等地,形成了地域品牌,提高了市場競爭力。2002年公司在務基鄉捏池村、黃華鎮金寨村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花椒基地1240畝。公司經理楊紹福說,該公司下步將啟動優質花椒種苗快繁技術研究應用及產業化開發項目,通過“永善青椒一號”新品種的繁育種植,引進研發保鮮花椒和超細花椒微粉新產品,達到保鮮花椒和超細花椒微粉兩個新產品生產各200噸,實現年銷售收入2716萬元的目標。
永善縣林業局局長喬松濤告訴記者,2012年全縣新種植花椒2萬畝、核桃5萬畝、竹子1.1萬畝,天麻0.4萬畝。談到林業發展的前景,喬松濤滿懷信心地說,“十二五”末,該縣林業產業面積將達100萬畝,其中花椒40萬畝,核桃40萬畝,竹子20萬畝,實現“三大產業”總產值13.3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800元以上,永善林產業發展的鏗鏘步伐將越走越有力。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香格里拉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啟動
由于經濟利益驅使,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使得迪慶州植物資源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種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物種種群衰退,已直接威脅到了物種生存。日益凸顯出香格里拉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和保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詳細】
《北京市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通過評審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組織召開了《北京市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專家評審會。專家評審組由國家林業局造林司、中國林科院、北京市林業勘察設計院、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的5位專家組成。【詳細】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