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叢:美麗中國 從林做起
今年3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森林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就我國造林綠化工作接受了科技日報的采訪。
趙樹叢說,2012年是我國實施《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1周年。通過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穩步推進林業生態工程,不斷完善政策機制,我國造林綠化工作繼續保持穩中求進、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01萬公頃,31年來,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39億人次,義務植樹640億株。
我國義務植樹活動呈現出一些可喜的新氣象和新特色,主要體現在:一是領導表率作用更加突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頭進行義務植樹,已連續11年在北京舉辦“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參加人數連年增加。地方各級黨政軍領導也積極參加,這都為適齡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二是活動載體得到拓展。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開展“關愛自然、義務植樹”志愿服務行動。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堅持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開展義務植樹。河北、安徽省組織開展“我和小樹共成長”等活動。三是盡責形式日趨多樣。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積極創新機制,大力推行栽植樹木與撫育管護、認建認養、以資代勞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盡責形式。北京、江西、廣東等地還制定植樹折算標準。黑龍江、安徽、云南、甘肅等地開辟義務植樹基地,方便群眾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趙樹叢表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要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共享。美麗中國,從林做起。當前,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加強生態建設,為老百姓營造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讓人們享受到優美的生活空間和更好更多的生態產品。為此,我們將把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為林業工作的總攻方向,依靠社會力量,加快植樹造林和荒漠化治理步伐,加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增加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并尊重自然規律,著力提升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從而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同時,還將更加注重科技興林、政策惠民、產業富民,不斷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業經濟效益,真正實現老百姓依山脫貧、靠林致富的愿望。美麗中國,綠色是根本。大地只有披上了綠裝,才有了美的基礎,山清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物豐。我國老一輩林業工作者早就把“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作為林業和務林人的追求和使命。
如今,林業不僅已成為生態建設的主體,肩負著森林、濕地、荒漠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職責,更要勇于承擔起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更多地為山川大地增綠添彩。
趙樹叢介紹,第67屆聯合國大會2012年12月21日作出決定,正式確立每年的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為響應聯合國的倡議,我國將在每年的3月21日,舉辦與森林相關的活動,以進一步推進造林綠化工作。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森林的發展與保護,通過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雙增長”。近十年來,我國年均增加森林面積400多萬公頃,占全球新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國森林面積達到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增加到20.36%。中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我國將努力為扭轉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態勢、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
中國將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
中國正加快推進森林城市群建設,到2020年將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長株潭、中原、關中-天水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這是記者從1月26日在深圳舉辦的全國推進森林城市群建設座談會上獲悉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