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內鄉村民胡俊華種植花卉引領鄉鄰致富
今年45歲的胡俊華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1981年前嫁到湍東鎮龍元村前崗組時,由于丈夫兄妹多,家境貧寒,生活困難,弟妹幾個都正在上學,婆婆身體不好,常年有病吃藥,家庭負擔很重,為了使家庭走出困境,她決心南下打工。
1998年,經親戚介紹到廣州市白云區陳村鎮花卉大世界做一名修剪工,這家花哉生意非常好。她不單滿足于每月按部就班掙錢,而是處處留心學習有花卉技術。她堅持天天記日記,把花木扦插、花卉養殖、花木習性及花卉管理方法、技巧和經驗等相關花卉有關知識一一記錄在日記中,利用休息時間琢磨、思考,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兩年的打工鍛煉實踐的積累,俊華決定回鄉干一番屬于自己的花卉事業。
2004年俊華回到了家鄉。她與丈夫說明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得到丈夫大力支持。說了算,定了干,籌資金,她東借西湊,湊齊了第一筆創業基金五萬余元,在自己承包和租賃的25畝耕地里種養100余種名貴花草3萬多株,找貨源,東奔西走,上杭州,下廣州,進入第一批花卉,開運竹、富貴龍、發財樹……她將第一批花卉培植在自己租賃的五畝苗圃里。找貨源,東奔西走,上杭州,下廣州,進入第一批花卉,開運竹、富貴龍、發財樹……她將第一批花卉培植在自己租賃的五畝苗圃里。
她每天起早貪黑,澆水、施肥、修剪、養護,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每一棵花草,她細心學習,精心管理,把自己打工期間掌握的花卉培植、修剪、養殖、管理等相關技術付諸實踐。種花、購花、栽花、銷花,四個環節中,銷花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她依靠自己的實力和信譽,她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干事決心,把自己的業務范圍迅速擴展開來。目前,她的花卉園為公安局、法院等20多個縣直單位及湍東、夏館等多個鄉鎮提供花卉租賃、綠化及養護等業務。
多年來,她一直自費訂閱《河南科技報》、《河南果樹》等科技報刊,刻苦鉆研科學種花技術。創業五六年,她養花規模也不斷擴大,盆花達2萬多盆,苗木達3萬多株,百余種花木品種,其中名貴花木多達60余種,苗圃面積由原來的5畝擴大到現在的25畝。培育的2000株香樟、枇杷、桂花,1000多株紅玉蘭、紫薇、食用百合、含笑等10多個品種的花卉成了亮麗的風景,市場發展前景良好。隨著她種植質量和數量的不斷提高,花木除在本縣銷售外,花卉、苗木、盆景還銷往周邊縣、市。
率先富起來的胡俊華致富后沒有忘記父老鄉親,她先后帶動本組及鄰村1000多戶群眾做花卉生意,并無償為他們提供經營信息、技術等服務,以實際行動引導農戶發展花卉經濟。她走村入戶,耐心指導,在她的帶動下,一家家苗圃規模檔次不斷提升,成為全鎮的一個亮點。同時,家庭困難的鄉鄰30余人,常年在她的苗圃工作,在忙季時甚至多達50余人,每年達六萬余元,周圍群眾提高了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她還熱衷于村里公益事業,她無償為學校栽植花木百余株,為村公墓栽植塔柏200余株,每年清明,她親自帶領員工為縣烈士陵園花卉進行義務修剪,鋤除雜草、病蟲防治等花卉養護工作。近年來,她還熱心資助貧困生累計近萬余元,周圍的人都知道胡俊華是一個“好心人”。
目前,她帶動和影響了周邊村近1000戶農戶種植花卉苗木,基本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科普示范戶+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增至2000多畝,品種發展到水果、綠化、用材林等3大類85個類。每年出售花卉苗木850多萬株,為縣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培植國外松苗木26萬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