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年必須種3-5棵樹,你做到了嗎?隨著今年植樹節的結束,記者對各義務植樹點進行了回訪。調查發現,濟南市民義務植樹行為相對單一,主要都是植樹節當日參與統一組織的植樹。與此同時,林業部門反映,不少市民不會植樹,其中臘山植樹點種下的近半數樹苗需要重新修整。
植樹節恰逢工作日,以資代勞的植樹方式是否流行?記者調查發現,各區縣林業部門并未發現有此現象。濟南市林業局工作人員表示,該植樹方式并不可行。相反,有償植樹目前正風頭漸旺,不少承包荒地植樹的個人嘗到了甜頭。
義務植樹單一化多為統一組織植樹
植樹節前期,本報曾刊登《義務植樹 可去這11處種樹點》一文,市內五區及三縣一市分別設立了義務植樹點。隨著植樹節的結束,記者對各植樹點情況進行調查。各義務植樹點基本都是在3月12日統一組織植樹,其余時間由市民自發開展植樹活動。“雖然植樹節當日是工作日,但每個植樹點人數基本上都在2000人左右,植樹株數都在此之上,其中市中區植樹點當日共種下15000株樹苗。”市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
工作日期間是否有市民因上班,花錢雇其他人代為植樹?面對記者的疑問,市中區、歷下區、槐蔭區等林業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至今未發現有該類現象出現。與此同時,各區縣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植樹節統一組織植樹外,沒有發現市民通過其他任何方式參與義務植樹,植樹方式比較單一。
多數市民不會植樹綠化主要靠工程造林
“義務植樹應該提倡,但多數市民不會植樹。”槐蔭區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槐蔭區臘山和濟西濕地兩處義務植樹點,植樹節當日,參加義務植樹的市民總共種下近5000株樹苗,其中有近2000株樹苗需要重新修整,進行二次種植。
據他介紹,不少市民種植的樹苗技術含量低,成活率也低,“為此我們特意選擇成活率高的側柏提供給市民”。考慮到成活率,濟南市不少義務植樹點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民植樹前先由施工隊挖好樹坑,將樹苗、鐵锨提前擺好。“即便如此,今年仍有很多樹苗出現了栽植不深、坑底不實、樹苗歪斜等問題。植樹節當日我們派出10多名植樹員對市民進行指點,但還是留下了很多問題。”“到現在,臘山義務植樹點,我們20多名植樹員還在山上對市民栽植的樹苗進行修整。”他說。與此同時,槐蔭區的綠化基本上都是在片區開發過程中,指定相應開發建設單位完成,主要是工程造林。濟西濕地5000多畝、西客站片區90多畝、非文化遺產項目1000多畝的綠化基本上都是靠工程造林,“為確保綠化工程驗收,市民自發前去植樹反而會被拒絕。”
市民疑問:以資代勞植樹這幾年咋不提了?
據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植樹節期間,各植樹點植樹總人次,相比全市680余萬的總人口,不到一半。“前幾年植樹節期間,由于沒有時間,每人都會交納20元,找人代替植樹。這幾年怎么沒人提以資代勞這種說法了,也沒人收費了?”一國企單位工作人員向記者反映。
交納綠化費代替植樹,通常被稱作“以資代勞”,就是植樹節期間,在自己沒有時間的前提下,通過交納一定費用由林業部門組織人員代替植樹。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均應承擔義務植樹的任務,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樹3-5棵的要求,確定具體指標,因地制宜地進行靈活多樣的安排。3月13日,濟南市林業局綠化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世紀90年代,濟南確實有過植樹以資代勞的規定,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公民,如果不能履行植樹義務,每人每年需要繳納20元的綠化費。
16日下午,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已經參加工作的市民,其中有8位不知道有不植樹須交20元綠化費的規定。“交錢找人代替植樹有年頭沒提了,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在私企上班的,幾乎都不知道。”一位近50歲的國企工作人員說。
林業部門:以資代勞不可行收費機構易產生亂收費
“以資代勞的方式開展植樹是不可行的。”濟南市林業局綠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以資代勞方式開展義務植樹,需要有專門的機構組織進行統一管理,但有單位介入,缺乏明確的收費規范,很容易出現亂收費的現象。“目前林業局開展該工作比較合適,但也是擔心出現亂收費現象,一直未開展。”他說。
與此同時,該負責人介紹,通過以資代勞的形式督促市民植樹在實際操作中難度較大。“向個體戶,私營、民營企業催交20元綠化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國家政策規定合法公民每年必須植樹,但并沒有配套的強制措施。不少人認為這是違規收費,拒絕交納。”
王先生稱,由于綠化費收取困難,不能參加植樹須交的20元綠化費最終只剩下企事業單位人員交納,而且收取難度也逐漸增大。“隨著收取難度的加大,濟南從2003年左右開始廢棄向不植樹的市民收取綠化費的規定”。
“據統計,今年義務植樹點多數人員是單位同意組織前來植樹,單位也大都是當地街道辦事處等企事業單位、學校及各種社團等,很少有私營企業參與植樹。”市中區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
據濟南市林業局統計,近5年來,濟南市義務造林株數基本上都在1300萬株左右,種植面積約20萬畝。“城區市民每年主要是參加城區綠化,農村村民主要是參加國有林地和集體林地的義務植樹,在道路、溝渠、池塘、房前屋后等處參加植樹。”該負責人說,濟南每年實際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還是較低,2012年只有310余萬市民參加植樹,2012年濟南總人口為680余萬人,過半人不植樹,濟南市全市綠化主要還是靠工程造林。據了解,目前濟南市還有14000余畝土地需要綠化。
有償植樹:鼓勵民間投資荒山造林可享林地開發使用權
綠化費廢止后,合法公民所需種植的樹苗由誰代替種植?代替種植的費用由誰承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3年開始,濟南市林業局開始嘗試通過倡議市民主動捐款的形式,來促進濟南市的綠化。“市民捐助的資金將全部用于植樹,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捐助資金。”
與此同時,濟南市林業局出臺政策:承包荒山綠化者,可享受一定面積的開發使用權。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參與建設的形式,鼓勵企業、社會主體、公民投資或捐款造林綠化。
作為投資生態城市建設的回報,承包荒山的經營者,可以享受一定面積的林地開發使用權。據濟南市林業局綠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政策實施近兩三年來,已經有近30人開始承包荒山,并都嘗到了甜頭。荒山承包者在保證荒山變綠,不出現森林火災、蟲災,無毀林等違法行為前提下,可在3%的面積內開展經營。目前絕大部分經營者都在做旅游餐飲,也有一部分人在做雞鴨等養殖業。
濟南市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市中區石埠一經營者承包了一片3000余畝的山頭,目前正在發展餐飲旅游業。據濟南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荒山承包者已得到可觀收益。
典型案例:村書記帶全村種樹360畝年收入每戶增加3000元
濟陽縣羅家村村書記羅殿華是植樹達人,帶動全村在黃河河灘植樹,五六年來綠化了360多畝荒地,既固化、綠化了黃河河灘,也通過賣樹增加了全村村民的整體收入。
“我們這兒靠近黃河,都是鹽堿地,以前種水稻,但人工費太高,雇人得每天160元/人,一年掙不了幾個錢。”他說,五六年前他開始摸索植樹,第1年自己一個人種了30多畝荒地的樹苗。據介紹,由于種植的是柳樹苗,1年就能長到5厘米粗,一棵能賣近50元。
“時隔6年,最初種下的部分樹苗現在能賣到200元/棵。村里人看到了甜頭,就陸續參與進來,從種水稻改種樹苗。”羅殿華說,今年全村上下總共從黃河河務局承包下300多畝荒地,截至目前已經全部種上了柳樹苗。樹苗由村里自行培育,也有一部分由當地林業部門提供。
羅殿華介紹,種樹苗畝產值可達1萬元,除去成本能賺5000多元,“現在全村1012口人,幾乎家家都在種樹,相比種水稻,每戶1年能提高近3000元的收入”。下一步,羅殿華計劃帶動全村搞林下養殖,“我準備將羅家村打造成生態村”。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