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千百萬年的進化,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原來已經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但近兩三百年來,由于科技進步的推動,世界人口急劇增加,人類的活動范圍快速擴展,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原來全球范圍內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變得非常脆弱。
判斷生態系統是否穩定,可以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生物越豐富多樣,生態系統就越穩定,生態系統抵抗外來影響的能力就越強,自我修復能力也越好。大的如亞馬遜熱帶雨林,小的如海岸帶的紅樹林等,其生物都豐富多樣,如果沒有人為的破壞,這樣的生態系統是比較穩定的;相反,我國西北地區的很多地方,因為缺水,生物種類很少,生態系統就很脆弱,不注意保護,很容易就出現荒漠化或沙漠化的情況。
在農業生產中,不管是種植專業戶還是養殖專業戶,為了優質高產,都最大限度地采用優良品種。人們利用物種單一性可獲得優質高產的好處,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連續使用單一優良品種,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人為地使生物單一化,這一做法對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是負面的。直接產生的問題就是系統的穩定變得很差:一方面容易出現病蟲害爆發的情況,另一方面品種會很快退化。
而品種的退化問題則依賴于對品種的改良。優良品種不會永遠優良,原有的優良品種退化之后,為了繼續保持穩產高產,就要不斷培養出新的、優質的、高產的優良品種來替代。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島南紅農場的一條水溝里找到一種野生稻,取名為“野敗”。如果沒有“野敗”,就沒有雜交試驗的成功,更沒有袁隆平今天的貢獻,也不可能有今天大量增產的糧食。由此可見,許多野生物種,雖然目前還未被人類所認識,但都具有潛在的價值。注意保護越多的物種,就能為將來的發展保留了越多的機會。人類應該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各種生物留出生存的空間,并保護其中的生物多樣性。
《美麗中國之保護生物多樣性》一書,向讀者講述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系列故事。這本書介紹了什么是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正在銳減的現狀,政府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法規,認識受保護動植物;然后以廣州白云山為例介紹了“就地保護”,以廣州動物園為例介紹了“遷地保護”,以廣州南沙濕地公園為例介紹了“濕地保護”;最后介紹了國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做法和經驗。讓讀者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做得好,人類未來的發展才有保障的道理。
本書是《美麗中國叢書》中的一本,《美麗中國叢書》共有10個分冊,分別從10個方面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生態文明知識的內容。全書彩色印刷,內容生動有趣,版式設計優美,可讀性非常強。適合中小學生閱讀,也適合作為公民生態文明知識的普及讀本。
為提高本套叢書的質量,廣東科技出版社在今年2月17日的《羊城晚報》上登出了征集照片的廣告,現在已經征集到超過1800張照片,其中近200張照片被選中,用到了圖書當中,或者在圖書的宣傳活動中使用。
圖書基本信息
主編:禹奇才
出 版 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4月
開 本:32開
定 價:18.8元/冊
【分冊書名】
《美麗中國之潔凈的空氣》 《美麗中國之潔凈的水》
《美麗中國之健康的土壤》 《美麗中國之綠色生活》
《美麗中國之保護海洋》 《美麗中國之垃圾分類資源化》
《美麗中國之節約資源》 《美麗中國之生態恢復》
《美麗中國之清潔生產》 《美麗中國之保護生物多樣性》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