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轉運蛋白是植物的生長“調理師”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全球12位著名的植物生物學家在5月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指出,他們最近發現了植物轉運蛋白的重要屬性,轉運蛋白不僅會穿過農作物的生物膜來對抗有毒的金屬和昆蟲,也能提高農作物的抗鹽性和耐旱性、控制水分流失并存儲糖分,最新發現將對全球農業產生深遠影響,有助于滿足不斷增加的全球人口對食物和能源的渴求。
農業發展亟須新思路
該研究的領導者、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生物教授朱利安·施羅德說:“全球目前70億人中有10億人營養不良,缺乏充足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還有10億人營養失調,缺乏鐵、鋅和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這些飲食缺陷不僅導致人們容易感染并罹患疾病,而且也增加了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高達90億。人口激增、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發展中國家對蛋白質的需求不斷增加、氣候變暖的風險不斷加劇等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將給農業生產帶來沉重的壓力。”
參與最新研究的其他科學家們補充道:“僅僅通過增加無機化肥的使用和水供應或在農業領域采用有機耕作系統無法同時有效地完成提高農業產量和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這兩大重要任務。要想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獲得更多糧食,應該讓創新性的農業實踐和對農作物的遺傳改進雙管齊下才行。”
鈉轉運蛋白讓植物更耐鹽分
施羅德表示:“膜轉運蛋白是一種專用蛋白,植物用它來從土壤中吸取營養;運送糖分并對抗食鹽和鋁等有毒物質。”
在一項研究中,施羅德在植物體內發現了一種鈉轉運蛋白,這種轉運蛋白在保護植物免受鹽分脅迫方面起關鍵作用,鹽分脅迫會導致種植在灌溉土地上的農作物大幅減產。科學家們解釋道:“鹽漬土是一個主要問題,因為一旦鈉離子進入葉子部位,就會影響光合作用等重要的生物過程。”據報道,目前鹽分脅迫已經影響了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農業用地,而且,隨著氣候變化,鹽分脅迫還將對糧食生產產生越來越多的威脅,耐鹽作物將是確保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手段。
澳大利亞科工組織植物產業部的女科學家拉娜·穆勒斯和同事現在已經將這種鈉轉運蛋白用于育種研究中,對小麥作物進行了遺傳學處理,讓其更耐鹽分脅迫。在標準環境下,新的耐鹽小麥品系與正常小麥品系的產量沒有差別,但是在鹽分脅迫環境中,耐鹽小麥則能將產量提高25%。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將有助于改善全球目前僅6%的地方能種植小麥這一問題,日后,許多高鹽地區亦能種植耐鹽小麥,可以說是經濟價值與研究意義兼具。
酸性土壤也不怕
而《自然》雜志這篇文章的另一聯合作者、澳大利亞的伊曼紐爾·德爾海茲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植物生理學家利昂·科其恩的最新發現則有望讓人們在全球30%的酸性土壤中種植農作物成為可能。
科學家們表示:“鋁是土壤中第三大元素,當土壤呈酸性時,土壤中的鋁離子會釋放出來,導致植物中毒。一旦在土壤中溶解,鋁會破壞植物脆弱的根尖,抑制根部的生長,破壞植物根部對水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據悉,鋁毒性是制約農作物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影響了全球大約50%的耕地面積。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厘清了轉運蛋白控制這一過程的機制,從而使植物根部能耐受有毒的鋁。他們表示,通過對農作物進行遺傳學處理,可以去除鋁離子的毒性,這將有助于現在無法利用的或者貧瘠的酸性土壤“變身”為肥沃的農田,為人類產出更多可以作為食物和生物燃料的農作物。
也有生物學家們發現,植物體內有些轉運蛋白能增加農作物中鐵和鋅的含量,從而讓農作物變得更有營養。
更好地吸收磷酸鹽
同時,科學家們也發現了植物和共生的土壤真菌中存在著一些使植物能更有效地吸取磷酸鹽和氮肥的轉運蛋白。磷酸鹽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至關重要,氮肥的制造成本非常高。
他們表示:“制造氮肥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使用總量的1%,而且,對很多農作物來說,氮肥是最高的種植成本。然而,農作物對磷酸鹽和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分別只有20%到30%、30%到50%。剩下的磷酸鹽和氮肥會產生讓全球變暖加劇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流入水中讓水生態系統富營養化。”
在葉子表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會失去90%的水分,這些生物學家們也發現,有些轉運蛋白可以調節葉子表皮的“氣孔”,這就可以提高這些植物在水中種植的產量。
農業科學家們目前孜孜奮斗的兩個目標是,增加農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提高抗蟲性。最新的轉運蛋白研究中,科學家們也發現,轉運蛋白可以讓糖分遍布整個農作物,據此研發出的新品種水稻植物將具有很好的抗蟲性。這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抗蟲性,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的主任、該研究的通訊作者戴爾·桑德斯表示:“就像手機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來攜帶更多信息一樣,植物也需要更好的或者新的轉運蛋白來使它們在現有的農業土地上表現得更好。目前的解決辦法是使用合成肥料和殺蟲劑,但是,我們可以讓植物通過自身就擁有的元素來表現得更好。”
施羅德表示,最近這些與植物轉運蛋白有關的生物學研究有望使得人們獲得更好的農作物品種,它們在嚴苛的環境下可以表現得更好,且更有營養。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植物與水的搭配讓景觀充滿詩情畫意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不外乎動景和靜景。一方靜水搭配靈動叢生的植物,便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